梦回故乡桥

南充晚报 2019-06-10 00:00 大字

□ 胡涛(嘉陵)

故乡的桥梁,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承载过无数代人的梦想!

我出生在嘉陵区安平镇, 一条蜿蜒的小河自东向西,穿过场镇,把小镇劈成南北两半。据说,在遥远的古代,南北两边的人老死不相往来, 就连元末蒙军入川路过这里,大队人马也只能望河兴叹,转走他乡。

小镇上的第一座桥, 是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修建的,叫高桥。我读书后仔细读过桥头碑文上的记载。 高桥形同侗族的风雨桥,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全桥不用一颗铁钉,一律榫卯相扣,工艺精湛,巧夺天工。最大跨径12米,3孔木平板,桥上瓦亭9间,两端各三间等高,正中三间高出0.5米。亭盖上下,飞檐斗拱,雕龙刻凤,亭内门槛、盈柱、栏杆、坐凳,中亭竖有“镇江王爷”塑像,还有“中流砥柱”大匾高悬。高桥素有“九栋十门槛”之说,从小镇出去的人,若要寻找乡愁,这座古桥当属其一。

在我的记忆中, 古桥是小镇得天独厚的休闲场所,避酷暑,遮风雨。高桥采用何种古木建成,无以考证,虽经百余年,木质硬实橙黄, 透着一股淡淡的幽香, 清风徐来,少有蚊蝇。童年生活虽苦,但在高桥避暑,却是上天的恩赐。热了,往高桥上一坐,凉风习习,神清气爽。困了,往桥板上一躺,酣然入睡。比起如今的空调房还要惬意。

最美的景观是夏天, 酷暑下忙完一天的农活,场镇男丁400余人,聚在高桥上过夜消夏。闲聊的、说书的、打金钱板的、吹笛子的、拉二胡的、搞杂耍的、卖小吃的,热闹非凡。家长里短拿到高桥上来理论,你一言我一语,辨析得水落石出;两口子起矛盾,哪怕闹到离婚的地步,只要到高桥,乡亲们也能帮忙辩个明明白白。场镇居民,聚桥而息,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民风民俗的传播,良好风尚的构建,至孝至善的家风延续,都在这座桥上完成。

在高桥,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远比在学校还要多。我出生后身体很差,母亲背着我到处求医问药。后来大了点,高桥上乘凉的乡亲告诉我: 你母亲为你操碎了心,你要好好读书报答她。我一直铭记着乡亲们的教诲。

小镇的第二座桥,叫小桥。新中国成立之初修建,石墩水泥桥面,是一座公路桥。这座桥建成后,汽车就开进了镇。 我就是从这座桥上走出去读书,又从这座桥上回来教书的。高桥与小桥遥遥相对,高桥在西边,小桥在东边。高桥古香古色,小桥平坦宽敞。小镇居民若有个聚会碰头,最喜欢说一句“高桥上见”或“小桥上等”。

两座桥见证了故乡的风雨。 我们村“大跃进” 的集体食堂就建在高桥头上,“文革破四旧”就是从几个红卫兵砸高桥上的雕刻开始的。 镇上第一所中学坐落在距小桥百余米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上第一家酒店建在小桥头; 南下深圳、广州的大巴车停靠在小桥头;第一条省级柏油路跨越了两座桥头。

岁月飞逝,高桥虽改头换面,但涓涓的河水一如既往,不舍昼夜。小镇居民闲来无事, 仍然三五成群地来到新修的高桥上,或站或蹲,天南地北地聊上一阵,那种惬意,伴随着轻柔的河风,梦回童年的岁月。

沿河两岸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新修的河堤,护栏,休闲便道井然有序。污水管道远离河道,河水清清,游鱼如梭,白鹤飞过,树影婆娑。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是小镇居民的福祉。方圆两公里的小镇,常住人口比70年前增加了10几倍, 仅靠过去的两座桥,远不够行人、车辆通行了。1000米长的河面上已经飞架了四座桥梁,大车小车出行方便快捷。

无论在何地,热了困了,就会想起故乡的高桥,想静静地在桥上躺一觉;心烦了,失落了,就想起故乡的高桥,想坐在桥上和乡亲们拉一阵家常,以释心中的郁闷;想父母亲人了,更会想起故乡的小桥,拉着父母亲人的手,难舍别离的画面历历在目。

故乡的桥,成就了故乡人的梦想,见证了故乡的变化,托起了故乡新的飞跃。

新闻推荐

教育是立国之本,其意义在于无私奉献;教育是科学艺术,其价值在于务实创新。南充师范学校有着87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它历经磨难和变迁,历代人为之艰辛耕耘,励精图治,呈

■创造优美环境更新理念打造职教品牌学校创建于1932年,是南充市直属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南充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南充市...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