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红色村庄”的幸福蜕变

南充晚报 2019-05-15 01:55 大字

■ 南充晚报记者 邓坦妮 文/图

嘉陵区金宝镇是一个红色基因丰富的地方。1925年, 吴季蟠奉中央之命回川北建立党组织, 从嘉陵区金宝镇走出来的苏俊率先加入党组织。1926年12月顺泸起义失败后, 苏俊奉命组建中共南充通信处并转移至西区。此后,中共党团组织在西区各地不断发展壮大。

几十年过去了, 如今的金宝镇变化巨大。5月13日,记者来到金宝镇看到, 这里到处是花红柳绿,景色宜人,刚刚开始挂果的花椒产业基地也展现出勃勃生机。

红色基地 一个村就有28位烈士

当天, 记者走进了西区游击区刘胡兰式女英雄赵全英的故乡金宝镇石马垭村。今年78岁的村民赵年周告诉记者,在他很小的时候, 常常听长辈们讲述赵全英等革命烈士生前的动人故事。

赵年周说,1933年春,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根据省委指示, 在西区建立农民武装,发动游击战,支援红军并创建苏区。中共南充中心县委随后召开会议决定,建立分散隐蔽的西区游击队, 由金宝石马垭等地的3个党支部抽人组成游击队骨干,开展游击工作。石马垭一带因四面环山,地势险峻,因此成为地下党支部开会的主要场所。

赵年周一边给记者讲述,一边带着记者来到当年地下党支部开会的地点。记者发现,在一些奇特的大石头后面居然隐藏着一个山洞, 这个大约5米深的山洞,高约1.8米,可容纳20多人。

“后来,因为叛徒告密,许多人壮烈牺牲。” 赵年周告诉记者,1933年6月,赵全英、罗天照、何宣昭、赵朝全、吴文光、何平等200多名西区共产党员、游击队员、革命群众分别在南充大南门、小西门外等地被国民党当局残忍杀害, 其中石马垭村就有28人壮烈牺牲。如今,矗立在金宝镇金宝村五组和严家沟村四组交界的鸡公石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供后人们瞻仰纪念。

产业兴旺 “红色村庄”走上致富路

“我们不忘革命先烈,非常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赵年周告诉记者,他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则是村里花椒专业合作社的股东, 每年的股金分红和在花椒基地务工的收入有三四万元。现在村道公路直通每家每户,出行更方便了,各种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城里,大家挣了钱后也都修起了新房, 有的还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特别开心。

当天,记者来到马垭沟村采访,该村村委会主任青高茂指着一片产业园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花椒基地近700亩花椒已经挂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金宝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镇在普贤寺村、何珠沟村、西阳寺村等地栽种花椒共2000亩, 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同时,在马垭沟村建起了柑橘产业园,并在产业园套种黄精,面积达400亩。该镇还利用产业到户资金及镇财政整合资金, 发动各村村民自行栽种黄精200亩, 这些黄精2年后即可见到效益。 产业的发展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据了解, 金宝镇在加快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镇14个村村村通公路。同时,该镇大力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建立集中供水站17处,新建或改建山坪塘15口,解决了全镇村民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土地挂钩项目聚居点22个,全镇所有村民告别了危旧房、土坯房,住进了安全、明亮、宽敞、整洁的房屋。

延伸阅读

金宝蛴蟆节大放异彩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一年一度的蛴蟆节如约而至。每当这个时候,金宝镇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在吸引各方游客的同时,村民们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蛴蟆节,当地村民都会编织蛴蟆灯等民间艺术品进行出售, 深受参加蛴蟆节的游客喜爱。同时,当地村民还热情地把自己家的红苕、花生、核桃、花椒、柑橘和鸡鸭蛋、腊肉等摆在路边销售。农家乐的羊肉汤锅、热凉粉、锅盔等美食更是受到游客的青睐。

据金宝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蛴蟆节的当天特别热闹。舞龙、舞狮、高跷等民俗表演活动一个接着一个。特别是晚上,放蛴蟆灯祈福的特别多,灯光闪烁, 人山人海, 成为夜晚靓丽的风景。许多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来的游客在参加蛴蟆节后, 还到当地的农家乐住宿,体验一把乡野生活。

据了解,仅今年蛴蟆节当天,金宝镇接待游客就达5万余人,给当地带来直接旅游收入达1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持续开展“五大行动” 筑牢森林防火安全防线

本报讯(记者王萍)5月14日,记者从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获悉,南充市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持续开展森林防火“五大行动”,消除安全隐患,...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