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 浸润美丽乡村
振兴乡村不仅要改变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济,更需要繁荣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近年来,顺庆区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更有奔头。
打造新环境 村民生活有了“盼头”
白色的墙壁,蓝色的琉璃瓦,相得益彰。三间瓦房一字排开,房前预留了小菜园, 屋后空着一块地安置鸡鸭圈。 推开门,房间内宽敞明亮,空调、液晶电视、冰箱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这里就是顺庆区大林镇李家坝村民郑泽华的新家。
2017年10月,郑泽华一家4口人住进了漂亮的新房, 与他一道的还有同村的其他8户人。
“过去我住的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瓦房, 年久失修早就不避风雨了。”郑泽华向记者道出了曾经的辛酸,他有6个兄弟姐妹,母亲因病早逝,父亲一人把他们兄妹拉扯大,家里一贫如洗。成年后,由于学历低、个子矮,技术含量高的轻体力活干不了,他就只得到处打小工,挑灰桶、通下水道……但始终挣不到几个钱,勉强能维持生计,更别说修房子了。提及过去,郑泽华略显悲伤。
“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这配套感觉跟城里那些小区差不多。” 郑泽华乐呵呵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对生活有了盼头,重新燃起了希望。”
郑泽华家的变化,是李家坝村村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随着村里产业的发展, 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近几年,新修道路7公里,修建廉租房9户,三建五改50户,完成美丽新村聚居点建设,易地搬迁居住条件差的农户9户。
养成好习惯 齐心共建美丽家园
中午时分, 刚吃过午饭的村民马晓华正提着一大袋生活垃圾朝自家门口公路边的垃圾池走去。期间,她还把垃圾池周围渗漏出来的垃圾捡起来, 丢进垃圾池里。
“过去公路上、院坝里到处都是牲畜、家禽粪便以及生活垃圾,连脚都不敢下,大家都习以为常。”提及过去村里的环境卫生,马晓华感慨颇深,现在别说自家院坝, 就连公路随时都是干干净净的,大家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垃圾都是倒进垃圾池, 公路沿线的人看到有人乱扔的垃圾, 大家还会主动去捡。“如今,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每个村民都不好意思给‘四好村’抹黑。”郑泽华说。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 李家坝村以农民夜校为依托,实施“农民夜校+乡村治理”的激励模式,通过宣传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在村居院落开展“讲政策正乡风”“比生活习惯树形象、比行为习惯扬美德、比生产习惯重安全”和“树崇德尚学之风、树移风易俗之风、树遵纪守法之风、树诚实守信之风、树热心公益之风”的“一讲三比五树”系列活动,着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正乡风、优村风、淳民风。
垃圾归位、 孝老爱亲、 亲邻善友……已经成为李家坝村村民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
形成好风尚 耳濡目染文明村风
“邻里间、和为贵、不争吵、互谦让……”在李家坝村活动广场,一张长约4米的“村规民约”高高地张贴在墙上,格外醒目。院坝四周的围栏还张贴着“二十四孝故事”,公告栏里公布着全村“孝敬之家”、“勤劳标兵”、“清洁之家”等名单,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沐浴着文明村风。
52岁的马晓华家就在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旁边。她丈夫和儿子都患有慢性病,媳妇先天残疾。 家庭的重担就压在这个女人的肩上,一面要就近打工维持生计,一面还要照顾家庭。再苦再累,马晓华总是乐呵呵地说:“既然进了一家门, 就要尽起承担家庭的责任。”
“马晓华不仅仅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也是一个好邻居。”该村支部书记郑远翔如是评价,村里哪家有困哪,她就会出现在哪里,哪家有矛盾,她就充当“和事佬”。
为了营造良好的风气,李家坝村评选出了“好家庭”“好邻居”“好夫妻”“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典型,同时还发动村民晒家风、晒家训、晒家规,相互学习,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李家坝村村风建设。目前,全村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
如今,李家坝村欣欣向荣的田园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耳目一新,亲仁善邻的和谐氛围让人流连忘返。一幅“业兴、人和、村美”的乡土画卷正徐徐展开。
刘洪和 南充晚报记者 祝真珍
新闻推荐
大城法院建设的“主城担当”顺庆区人民法院积极为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亮本报记者谯灵敏文/图“创新为基,实干为要,奋力建设与成渝第二城、全省经济副中心相称的大城法院!”3月初,在全市法...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