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医非洲 守护生命

南充日报 2019-02-21 02:31 大字

●本报记者 杜杰 实习生 唐小刚

2月4日是除夕,晚上8时过,离家两年的敬巧和家人坐在家中吃年夜饭、看春晚,久别重逢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窗外,果城夜景流光溢彩,敬巧的思绪却不自觉地飞回到万里之外的非洲西部国家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以下简称几比)。

今年38岁的敬巧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的一名主治医师,2016年12月19日凌晨,她与医院其他两位同事离开南充,加入中国第16批援几比医疗队,前往几比。他们在几比开展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卫生工作。虽然是医疗队唯一的女医务工作者,但敬巧承担着队长的重责,在几比的700多天里,他们克服了种种艰辛困苦,圆满完成了援几比医疗任务,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衷心感谢。

敬巧在几比度过了两个春节。2019年春节,敬巧回到南充,却在与当地人民分别后的第一个大年三十夜里,思念悄然蔓延。

克服重重困难 援外医疗显身手

“2015年,院里有3个自愿申请去非洲援外医疗的名额。我就想去试一试。”敬巧坦言,她把去非洲援外医疗的想法告诉家人时,母亲却不同意,父亲和丈夫表示理解和支持。

经过劝说,敬巧说服了母亲,在申请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经过半年资格筛选和技能、语言等培训,敬巧和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何文飞、皮肤科主治医师陈星入选中国第16批援几比医疗队,并于2016年12月19日凌晨从成都飞广州,到埃塞俄比亚,转机到达喀尔,再从达喀尔飞往几比。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1日,中国第16批援几比医疗队到达几比,来到由中国援建的中几比友谊医院,开展医疗卫生工作。

作为队里唯一一名女性,队员们一致推选敬巧为医疗队队长。初来乍到,敬巧和队员们的身心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几比常年天气炎热,工作环境简陋、诊疗水平较低,常使队员们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

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交流,几比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医疗队队员出国前接受的是基础葡萄牙语培训,但到当地才发现,大多数就诊病人说的是克里奥尔语。听、说、猜、比划,成了队员们与当地老百姓沟通的“法宝”。敬巧说,在出诊现场,常常出现葡萄牙语、英语、克里奥尔语、自创手语的混搭,情急之下,“川普”也会冷不丁的冒出来。

敬巧和队员们还依靠驻地里的菜地自给自足,利用工作间隙修缮农具,从郊外拖来牛粪,给菜地做翻整施肥,重新移栽了小白菜、番茄、辣椒等菜苗。菜地产的蔬菜可以满足医疗队日常需求,解决了大家的“菜篮子”问题。

为了能应对突发医疗状况,医疗队外科医生按照各自科室需求,动手鼓捣器械,没有纱布、自己剪,没有棉球、自己搓,终于把各种切开缝合包、剖腹包打包完毕,装箱消毒。“我们在几比的身份不只是医生,身份还在司机、采购员、水电工、修理工、农夫等职业中‘转换’,一切困难都难不倒大家。”敬巧说。

不轻言放弃 治病救人是医生天职

刚到几比不久,敬巧就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这个问题事关人命。

2017年1月的一天,几比当地医院一名医生向医疗队紧急求助,要求抢救一名腹痛、需要手术的女患者。医疗队队员敬巧、何文飞与另外两名麻醉、超声专业队员立即携带抢救器械出发。到达当地医院后,敬巧了解到,患者是当地一名女性,发生子宫穿孔并伴有大出血。

但是,当地医院没有血液供应,没有专业手术设备,这可把敬巧“震慑”住了。

面对病床上的女子,在闷热简陋的房间里,敬巧耗时3个多小时,一边为患者止血,一边进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及子宫修补术,最终完成了手术,该女子也转危为安。手术完成后,敬巧全身疲软湿透。

“我们来这里要做的事是治病救人,这是医生的天职。”敬巧说,医疗队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皮肤科、影像、针灸等专科,大家抱着治病救人的信念,积极开展“下乡”义诊。医疗队平均每个月都会驱车或乘船前往村落、海岛、学校、军营、卫生院等地开展义诊巡诊、送医送药。

布巴克健康营养中心位于几比内海一座小岛上,单边行程近5个小时。有一次,在颠簸摇晃的轮船上,敬巧和不少医疗队队员出现恶心、呕吐等晕船症状,但大家还是坚持带着药品登岛。义诊中,队员总共接待了近400名岛上患者,并发放了预防常见疾病的宣传单,给该中心捐赠了抗疟疾药、抗生素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开展巡诊活动 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在义诊中,最让敬巧感到快乐的是几比的孩子们。敬巧发现,尽管肤色不同,但孩子们的笑脸永远是那样纯真。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前夕,队员们在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馆和几内亚比绍教育部的协调下,前往中国援建的3所中几比友谊学校开展系列巡诊活动,给孩子们宣讲卫生知识、健康体检,为师生诊病赠药,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还给孩子们送去了足球、文具等礼物。该活动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1日,医疗队分批次对3所学校共计1000余名儿童进行了义诊慰问。

“中几比友谊学校是中国援建的一所小学,有300多名学生,在当地算是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我们在那里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给每一名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给学生们送去了食品和学习用品。”敬巧说,学生们光着脚在满是尘土的操场上踢足球、滚轮胎,他们用啤酒瓶搭建足球门,他们用塑料管改制成乐器吹奏,他们在烈日下笑得阳光灿烂,“希望世间所有的病痛疾苦都远离他们。”

“当医疗队离开学校时,学生们自发站在操场上给我们唱歌,为我们鼓掌送行,我的眼泪和汗水交织在一起,止不住地流。”敬巧说,在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来到几比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据统计,中国第16批援几比医疗队已为中几比友谊医院提供了60000多人次的门诊、住院、手术、化验检查等医疗服务,抢救危重患者百余人次,巡回义诊26次,累计诊治5000余人次。医疗队队员认真分析总结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定期深入居民居住地开展健康咨询宣传及体检活动,提高了当地百姓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意识,受到几比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2018年7月26日,几比主流媒体报纸《民主报》以《中国医疗队在几内亚比绍的重要性》为题,对我国第16批援几比医疗队进行了整版报道,报道主要介绍了医疗队的工作基本情况及开展义诊活动情况,对中国援几比医疗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能够成为医疗队的一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治病救人,这让我感到自豪。两年的援几比医疗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回忆。”敬巧说。

新闻推荐

南充:力争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

本报讯(记者易立权实习生柴梓嫣邓楠)2月18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2019年,南充市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以上...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