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二十四节气之

南充晚报 2019-01-19 01:01 大字

□ 冯文广(南充)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我在川北农村当知青。每年大寒过了,天寒地冻,没什么农活,常常一日两餐,早睡晚起。不过那时候,年的气氛也一天浓过一天,不知不觉所有农家都忙着熏腊肉、打阳尘、请裁缝、 制包谷泡红苕干, 话题也集中到“过年”。农村人常说,“大人望买田,细娃儿望过年”,其实都望着过年。

中国人“过年”的概念很模糊,最长可从腊月初八算到正月十五, 前后四十余天,横跨小寒大寒和立春三个节气。虽然如今春节法定假日只有几天, 但若看看春运起止时间,竟也是四十天左右。看来传统真是非常强大。

腊月下半月大规模连续祭祀当从廿三祭灶开始。灶王爷虽是天界小神,却与老百姓很贴近。据《论语》记载,有人曾劝孔子,“与其讨好土地, 不如讨好家里的灶王爷,更得实惠!”土地为“县官”,灶王爷为“现管”,“县官不如现管”。汉代祭灶用羊肉,有人因此受灶王爷恩赐而三代巨富。后来可能发现因此发财的人实在太少,想来恐怕因为百姓家难免磕磕绊绊、 杂事纷繁,灶王爷又天天在灶头盯着,估计上天难说好话。于是,民间渐渐想出很多办法欺瞒灶王爷。唐代有书记载,可用酒糟涂嘴、灌醉他老人家!鲁迅也支招说:当地特售供灶王爷上天之麦芽糖,粘住嘴巴,叫他有口难言!不过,祭灶时各家的菜肴倒是很鲜美,仪式感也很喜庆。 宋代范成大写诗,“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好美味!还要当着灶王爷的面又跳又唱,嘱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如此习俗,反映出人与神的亲密。看来灶王爷不但可爱,也比较容易被欺骗。 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有段相声把灶王爷说得活灵活现, 将国人的智慧幽默用到了极致。

把灶王爷送上天后, 人们要连续忙碌好几天。大扫除、洗祭器、煮腊肉、贴门神。古来便有规矩,此处不再赘述。我当知青时在乡村小学教书,寒假前几日,每每散学钟声一响,学生马上逃之夭夭。晚上学校里则彻夜灯火通明, 远近山村的年轻人聚众于此,嬉笑打闹,排练过年的节目。

大寒节气尾端,迎来“除夕”和“春节”,个中习俗国人老幼尽知, 我就不在此多啰唆了。提个和南充有些关系的典故。川北嫘祖为黄帝轩辕氏之妻, 孙儿颛顼为三皇五帝之一。 颛顼时代的历法一直用到西汉太初历的颁布。传说颛顼曾在除夕制傩神,红帻黑衣朱裳,披熊皮,执戈盾,守宅驱邪。可见傩神门神曾经相通。 而傩戏至今流传于川北乡间, 不知是否依然保留了除夕祭门神的历史痕迹。

新闻推荐

南充丝绸企业传承创新蜀绘丝绸工艺艺术,获国家发明专利蜀绘 从汉代帛画借来的新技法

●本报记者罗虹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南充,是中国茧丝绸产业重要基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众多的知名丝绸企业...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