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助脱贫 精准到个人顺庆区辉景镇大力发展瓜蒌、黄精、竹鼠等种植养殖业,村民通过入股合作社、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持续增收
本报记者 罗虹
2018年12月23日,记者走在顺庆区辉景镇毛坝子村看到,一栋栋乡村民居掩映在葱绿树林之间。在毛坝子村脱贫奔康产业园,当地瓜蒌已经完成收摘。该村贫困户饶国群在产业园里做着除草、开沟等日常工作。她乐呵呵告诉记者:“瓜蒌卖出后,我们家又增加一笔收入。”
做强产业 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毛坝子村是省级贫困村。2018年3月,该村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业。2018年12月23日,记者在毛坝子村脱贫奔康产业园看到,一根根木桩立在产业园里,木桩上爬满相互缠绕的瓜蒌藤蔓。
在产业园忙碌的饶国群,俨然是一名“上班族”,她每天清晨都要到产业园上班。“播种后8个月就收获了第一批瓜蒌,没想到这个产业的增收效果见效这么快。”60岁的饶国群告诉记者,她老伴邓天恩因肢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女儿远嫁他乡,家里的生活几乎全靠她。自从她在产业园上班后,一家人生活获得改善,越过越好。她在产业园负责除草、开沟、施肥等工作,每天务工收入100元左右,加上她家栽种的50多棵柑橘树,2018年增收5000多元。
“瓜蒌架下套种黄精,形成立体种植业,各产业互不影响,茂密的瓜蒌藤蔓还能起到遮阴保湿的作用,利于黄精生长。”辉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晓玉说,瓜蒌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当年即可收获果实等特点,黄精3年后可以收获。目前,毛坝子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面积达60亩,采取“合作社+农户+年底分红”经营模式,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农产品通过合作社销售渠道销往全国各地。2018年,该村收获5万多公斤瓜蒌,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毛坝子村22户贫困户69人发展产业,15名村民入园务工,其中8人是贫困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毛坝子村脱贫奔康产业园只是辉景镇打造脱贫奔康产业的一个缩影。为做强做大产业,增加村民收入,该镇大力发展核桃、黄精、瓜蒌、竹鼠、黑豚等种植养殖产业,由公司提供种子、幼崽、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贫困村民和非贫困村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自己种植、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持续增收,搭上产业扶贫“快车”。
整合资源 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绿树成荫,鸟鸣啁啁,村道公路在村里蜿蜒向前。在辉景镇强家嘴村村民冯云家,房屋琉璃瓦做顶,搭配着通体白墙,整座农家小院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冯云的妻子岳凤英坐着轮椅在厨房忙着洗菜、切菜、烧水。“镇村领导考虑周到,帮助我们更换了房瓦,粉刷了墙壁,厨房和厕所贴上了瓷砖,还给家里裸露的电线安装了防触电外壳。”岳凤英说,以前家里部分房瓦破损,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以前,我们村里的路不好走,也没产业。现在,村里不仅通了路,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辉景镇双桂村贫困户罗中元说,以前村里没通水泥路时,只有一条土路可走,一遇下雨天,村民们出行时一踩一个坑,往往溅一身稀泥巴。自从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出行方便许多。
罗中元的家坐落于半山腰,由于地势较高,去他家要经过一段曲折小道。“考虑到罗中元和妻子王雪清都是60多岁的老人,我们根据他们家的实际情况,在保留川北民居穿斗式的屋梁结构基础上,为他们修缮了房屋,硬化了院坝,修建了一条80多米长的入户水泥便道,方便他们出行。”曾晓玉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施C级危房改造12户、D级危房改造22户,实施“三建五改”145户,解决了村民安全住房问题。
据辉景镇党委书记杨爱明介绍,该镇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先导工程,积极争取资金和乡友支持,实施村组道路硬化近80公里、入户便道硬化近6公里,13个行政村实现水泥路通村达户;建成村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丰富了村民文化娱乐生活。“通过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资金使用关、改建数量关和政治纪律关,做到把一分一厘都用到刀刃上。”杨爱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清)2018年12月27日,顺庆区东南街道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日安全大会战暨表扬“东南好邻居、东南孝星、道德...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