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一人到南充打拼,到现在一家三代扎根南充,南充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24年,重庆一家三代人的“南充故事”
●本报记者 谯灵敏
我们的生活用品,有很多都是白铁制品,如灶具、厨房排烟系统等,因经久耐用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1994年,时年50岁的重庆大叔孙大正只身来到南充,凭白铁加工手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24年前,我是一个人来南充,如今,我们一家三代都在南充工作生活。”孙大正说,南充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离开家乡 50岁来南充创业
12月3日早上8点左右,孙大正从家中出发,来到自己经营了24年的小店。
他的店位于顺庆区西门市场,从家出发步行只需10余分钟。店铺面积不大,约20平方米,水桶、笼屉、厨房排烟系统等白铁商品应有尽有。
“除了售卖成品,还可以提供定制服务。”孙大正告诉记者,只要顾客提供样式、尺寸,他就能做出相应的产品。
这里,便是孙大正一家在南充的第一家店铺。
因制作的白铁产品经久耐用,上世纪90年代,每天找孙大正订做产品的顾客络绎不绝,那木头敲击铁皮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成为小巷居民熟悉的声音。
为何50岁开始创业?原来,1994年前,孙大正是一名建筑工人,长期奔波于云南地区。后来,在亲戚的启发下,他开始学习白铁加工手艺,并把创业的第一站定在了南充。“南充人口多,需求旺盛。”孙大正告诉记者,当时全凭第一直觉选择在南充创业。
现在,孙大正将自己的白铁加工手艺传给了后辈。“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铁加工的经营方式也在更新,年轻人观念新、脑袋灵活,在创新这方面能够做得更好。”孙大正告诉记者,现在多采用厂家进货的方式,出售的商品品种也更加丰富。
“在南充经商20多年,感觉南充人很随和热情,而且南充市场大。”孙大正自豪地说:“我当时的选择没有错。”
三代扎根南充 24年见证城市发展
在南充24年,孙大正俨然成了地道的南充人,对南充的发展,他如数家珍。
“第一大改变是西门市场。”孙大正回忆到,1994年,西门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周边还是菜地农田。如今,西门市场已是南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行人、车辆川流不息。
除此之外,交通的发展也让孙大正感触颇深。“20年前,回一趟家需要两天。”孙大正说,当时,从南充到重庆只能乘坐客车,通常早上从南充出发,傍晚时分才能到家,有时还需要在中转站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到家。
“现在每天南充通往重庆的火车达20余班,乘坐动车6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开车也非常便利。”孙大正告诉记者,从最初一个人到南充打拼,到现在一家三代扎根南充,南充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4日,是我国第5个国家宪法日。当天上午,南充市在市政新区人民广场举行了2018宪法宣传周暨法治宣传月活动启动...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