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木雕诉说改革开放成果

南充晚报 2018-11-29 02:13 大字

“这个是我们尊敬的毛爷爷”“这个是慈祥温和的邓爷爷”……一个个生动传神、做工精细的木雕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 一个成功的木雕,离不开精湛的雕刻技艺,全靠手艺人一双灵巧的双手。11月27日, 记者走进高坪区老君镇凌云山村, 探访一位年近耄耋之年的退休村党支部书记。

以木雕会友 讲述改革开放故事

记者见到粟多成时, 他正拿着木锉和刻刀, 边凿边打。“雕刻要讲究形神兼备, 制作一个历史伟人木雕, 首先要深入了解老百姓心中的历史伟人是什么样的?不仅要雕刻出伟人的外在形象,还要雕刻出伟人的内在气质,这样我们老百姓才会喜欢看。”年近耄耋之年的粟多成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了解了伟人,再通过一双巧手,运用线条、造型、色彩等配合,来展现老百姓心中的伟人, 从而为木雕赋予生命和灵魂, 展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这个雕刻的是邓爷爷哦,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邓小平爷爷植树》,我在书里见过他,他教我们要爱护花草,要保护环境……”村里的学生娃小明说, 这个木雕和书里的邓爷爷很像,他和我爷爷一样,看起来很和蔼可亲。

粟多成告诉记者, 平时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儿童经常来观看这些伟人木雕,尤其是邓小平的雕像。老人们经常一起围坐在院坝里分享自己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经历过的那些有趣的故事, 谈论改革开放之后各家在生活上发生的喜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但不收农业税,还给我们农民粮食直补, 我可算活明白了。”“水泥公路通到家门口后,出门就可以搭车, 赶场也方便了。”粟多成笑着说,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热热闹闹的, 这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一大乐事。以木雕会友,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 独居老人也不再孤独了。孩子们听爷爷、奶奶讲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故事, 也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勤学苦练 用艺术丰富晚年生活

记者注意到,在粟多成的房屋周围,堆放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老树根。“它们全是我一个个挨家挨户收集来的,在常人眼里,这些树根没有多少价值,可能只是普通的柴火,但在我手中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粟多成表示,他要用手里刻刀,赋予这些树根新的生命。

喜欢整木雕、根雕的粟多成,一直梦想能雕刻出几件像样的历史伟人雕像。1998年,他从本村村支书的岗位退休后, 就“半路出家”, 干起了自己喜欢的雕刻艺术。“刚开始雕刻时,不懂技术,手中的刻刀不听使唤, 一双手常常被划得鲜血直流。 但想到雕刻成功之后的景象, 便有了莫大的信心。”粟多成说。

“因为不懂技术吃了很多苦头,便买回一大摞有关根雕、整雕的书籍,精心阅读钻研。同时,向附近那些会雕刻的手艺人取经、学习。虽然年纪大了,脑子也不中用了,多学学也是好的。”粟多成介绍,一来二去,他对雕刻就有了深入的了解,几年工夫,他雕出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其中他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邓小平雕像。如今,粟多成雕刻人物不在话下,只要稍稍一想,就能将雕刻技术信手拈来。

粟多成认为, 根雕七分靠自然三分靠雕刻。“根味” 是根雕创作之灵魂和精髓, 创作的作品必须体现出根的特点。进行根雕之前,给树根“相面”很重要,动刀时要慎之又慎。要保留材料原形的天趣,顺其自然,要“废中取用、拙中衬美”,这样才能创作出浑然天成的作品。

“创作能使我保持手脚灵活、身体健康,同时,还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刻’下多彩的晚年生活,用艺术的形式来点缀和丰富自己的人生,其乐无穷。”粟多成表示。

南充晚报记者 伍罗文博 文/图

新闻推荐

取暖用品受宠 要温暖更要安全

■南充晚报记者王治钦近段时间以来,气温持续走低,记者了解到,很多市民开始使用暖手宝、电烤炉、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然而,不...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