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绿色变奏
□ 林文钦(福建)
“嘉陵江的风,吹动着丝绸女神的长发,诉说着千年的变化……”一首《南充》展现了城市河流的婉约优美, 润泽着人们的心坎。
到南充之前, 我的步履是属于闹市的,闹市除天空外,都是水泥做的,城市的步履轻沾闹市的水泥细屑,来去匆匆,心头空空。 当我轻踩嘉陵区的青石板步行街,四周的安静让人莫名地踏实起来,步履也迈得格外的轻、格外的慢。
在南充, 市民像疼爱婴孩般深爱着水木生灵,铭记着河流的点滴之恩。从乡村走出的都市人心底的那份宁静, 在都市的狂野压力之下隐隐作痛, 需要南充水乡这样的净土来抚平内心的焦躁。
而就是南充这样的绿韵之城, 却有着一段曲折的河流史。 来到嘉陵江的支流———西河畔的绿道漫步, 当地文友杨君叙述了西河的演变历程:早在十年前,西河两岸企业乱排污水, 不少居民违建房子、乱搭畜棚、乱倒生活废水,使原先的一条清流变成了臭水沟。 每逢气候反常的年份, 河里的水生物几乎绝迹。“濯濯河水少鱼虾,萧萧百里无鹭鸦”便是西河当年的写照, 让沿河两岸市民吃够了水生态恶化的苦头。
想来, 城市长期困于发展和环保的矛盾之中,“取”与“舍”都行之不易。
勤劳聪颖、穷则思变的南充人,不忍城市发展给家园造成“硬伤”,决心以绿色风情回馈河流的恩泽。
自“十二五”初年开始,当地环保部门加大河流的绿化美化, 对西河拆除河岸的违章建筑,迁移两岸的棚户区,引导民众打响治河的大会战, 通过水利兴修和清河行动,实施水生态修复。通过数年的长效努力,南充人重构了河流的水生态格局,奏响了城与河和谐共生的乐章。
截污流,去污物,清淤泥,洗水体……南充的河治理进程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这些依次展开的水体修整规划, 始终以河流做主线。河是南充的城之魂,城也因河而灵秀。以水起始,南充人在河流治理中治出了新境界。
河岸生态景观建设, 是南充市治河文章的点睛之笔。沿河兴建的多个休闲带,织就了这个国家园林城市的风景线。 一河两岸、水美南充,这其中蕴含着多少川东北水文化的景致,该是怎样一幅绝美的“清明上河图”呢?
有节制的索要和有序的打理, 是人与自然达成的契约。绿水青山、风调雨顺,是老百姓最大的收益。 南充人识清“取”与“赠”的辩证法则,在水生态保护的应试中,交出了成绩优秀的答卷。
自古至今, 嘉陵江和西河饱含深情地流过南充, 赐予这座千年古城源源不竭的财富。今天的南充更是了不得,依赖着河流经营着商贸经济, 成为中国西南的经济活力地区,这也是当地百姓为之自豪的资本。在这被居民们保护下来的“净土”上,我看到了生态栖居被传承的希望。
人类保护水域, 是尊重自然的馈赠。对于护水,南充人诚而信之,既然双手创造了来之不易的绿色家园,就要加倍珍惜和呵护。
2014年以来,南充举全市之力推广“西河污染综合治理模式”,连续完成了城内其他中小河流的治理。 随后市区两级政府在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 全面实施河道长效保护机制。当地政府的决心,促动了市民人人动手参与,争当“护河使者”。
河流与人, 本身并无共生共长的约定。这是河流,给人类机会,使得南充有了独特的城市气息和品格。 河流护佑着大地,也护佑着百姓。如今,南充人身在福中更惜福。头顶蓝色天空,呼吸洁净空气,饮着治河护水得来的甘霖,品着河水滋养的生态果蔬。
在朋友的新媒体工作室, 我观看了航拍片《水美南充》,其中一幅城市画卷:河穿新城,桥在水上,河畔楼盘如琴键。通过高空视角的俯瞰, 那些平日被忽略的城市细节, 以及隐藏在镜头背后的城市表情和情绪都显得无比祥和。
作别南充的前一夜, 我漫步在西河畔的体育公园。心静得像那湾河水,呼吸里尽是花木的清馨。仰望夜空,呼吸一下清爽的水气,城市一片幽宁。“嘉陵江的风,吹动着丝绸女神的长发,诉说着千年的变化……”我的心灵听从歌曲《南充》的指引,心底如河水一般透亮。
“流连南充绿水城,直把川北当江南。”此时,我想告诉你的是:要知晓河流的水有多灵秀,不妨去探访一个名叫南充的城;要丈量百姓对家园的爱有多深, 一条河流就是一把标尺。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祝真珍说起苏明,在嘉陵区世阳镇是家喻户晓。26年前,苏明“砸”了自己村干部的饭碗,摆地摊创业,后又开食品...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