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 三看温州
●夏新 文/图
早早就知道大名鼎鼎的温州,但是初初印象中对温州的感觉并不甚好,以偏概全地听信了“暴发户城市”的传说,热爱旅游的我对这个颇具争议的网红城市并无向往,直到今年10月走在了这个城市的土地上,脑海中的“温州印象”全然被颠覆了。
10月17日至22日,我前往温州参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东方风来———中国百名文化记者温州永嘉行大型采访活动。接到任务时,正值旅途劳顿疲惫倦怠之态,打起十二分精神,坐上了南充直飞温州的航班。就这简简单单的“直飞”二字,在此后的一周时间里,被很多人数次以疑问句的方式提起,“你们南充可以直飞温州了?”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南充,一直活跃着一个数量庞大的温州商人群体,和南充共同进退、共同发展。
纬度相近、又在2200多年前几乎同时期建城的温州与南充,正日益紧密地联系和交流,在历经2200多年的洗礼后,正在重新构建城市形象。
温州的商
“温州炒房团”“东方犹太人”“温州人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些贴在温州人身上的标签带着浓厚的资本味道,他们被冠以最会赚钱的商人、最能创业的群体、最会算计的商人、最敢于冒险的商人、最懂得人脉的商人,仿佛在世人眼中,温州人的脑门上都写着一个大大的“钱”字。
但在温州之行的短短六天里,我接触到的温州商人却还散发着并不张扬的温润气息、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进则退的学习精神。
十年前,在“温州制造”受到严重质疑时,奥康集团点燃了“雪耻之火”“诚信之火”“良知之火”,这三把火让奥康踏上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带动了整个温州皮鞋的东山再起。如今的奥康,在探索多元化经营的进程中,更加注重智造工厂、智慧门店、智能物流的建设,创始人王振滔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成长的企业”,从江南一隅到辐射世界,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不仅大集团大企业如此,温州商人都在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变革中。在温州做包装生意的夏志杰以及某公司负责人邵建文,在和记者聊到温州人的今与昔时,感慨地说,以前温州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当大老板,在市场浪潮冲刷了20多年后,不少温州人更切合实际地在给自己定位: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老板,也不是只有当上老板才能光耀门楣,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千万条。
曾经是黑水河臭水河的菇溪河,在经过10年整治后已经变成了永嘉县桥头镇风景秀美的新地标,这个由民间资本倒逼政府投入的河道治理工程,折射出温州商人日益增强的向善心理和社会责任感。当时,当地商人无偿捐资了6000多万元,在河畔的石碑上我们看见,捐资超过100万元的商人多达数十个。经过民间4年的治理,引起了省、市的高度重视,于2012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工程,如今总投资已经达到5亿多元。9个滨水公园9个健身广场相继投用,千米休闲步道更是宛若一条丝带缠绕着菇溪河畔。
温州的景
说起温州永嘉山水,就不能不提我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这个与陶渊明同称诗坛双璧的南朝官员正是永嘉山水的发现者。在永嘉做太守时,谢灵运发现永嘉山水奇物幽美,一年中到处漫游,写下山水诗20余首,堪称永嘉山水的铁粉和知己。他还发明了一种新型旅游登山鞋———谢公屐,脚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便于走山路。李白就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咏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
追寻着谢灵运的足迹,我们行走在温州永嘉的山水间。在楠溪江乘筏漂流,赏山绿水碧,倒影随江;在石桅岩登高临渊,望一叶孤舟翩翩入画来;在百丈瀑迎高崖飞流,仰望银河倒悬;在岭上人家拾级而上,于天然氧吧品尝农家菜肴;在江心屿观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江南秀色之美之幽之绝,让我这个文学才华几归于零的俗人,也禁不住生出几缕诗情来。印象中楠溪江最为深刻令人动容,她的美在于原始古朴、野趣天然,在于纯净柔和、毫无污染。时隔多日,已归巴山蜀水的我,仍对那江中红衣女子仅以一根竹篙漂流于江上的倩影久久难以忘怀。
难怪曾有人云:天下十分山水,一分尽归永嘉。
温州的文
品味一个城市,不仅要看其经济发达程度,更要看看她是否有着与之相匹配的文化。
去温州之前,知道温州以民营经济发祥地而负盛名,商贾如云富人成群,管中窥豹地以为这里是荷包满满腹中空空,但永嘉之行我被狠狠地打脸了。
在瓯窑小镇,记者们被这个众多创客集聚的颇具特色的省级非遗主题小镇深深吸引,这是政府投入7000万元并带动民间投资2.5亿建成的文化产业,入驻了金可兴等20名文创大师,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田园生态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通过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的有效对接,把文化、艺术、旅游、创新融为一体,将瓯窑、瓯绣、瓯茶、瓯酒、瓯艺鲜明生动地呈现。
温州的文化古村落保护得很好,像永嘉的苍坡古村、屿北村、芙蓉古村等。
走进苍坡古村,心里一恍,仿若看见了安徽宏村。那种古朴恬静的风貌霎时便能让人安静下来。这个始建于五代、构建奇妙的村落,按照“文房四宝”进行布局。笔直的石板路纵贯全村,是为“笔”,凿5米长的条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为“纸”,村后还有高耸的笔架山,古柏、祠堂、亭榭旧颜未改,每一座建筑仿佛都藏着800多年的故事,处处浸染着耕读文化的墨香。
如今,经济与文化互为名片、交相映衬,已经成为“温州模式”的新内涵。
新闻推荐
(刘洪和记者谯灵敏)11月14日,记者从顺庆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在结对帮扶的顺庆区永丰镇老虎嘴村采取“脱贫心愿墙”+“党员...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