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回引 智力回归 技术回流 成果回馈实施“三下乡”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
●邓礼 廖洪兵
作为全省第二人力资源大市和第一劳务输出大市,南充常年大中专毕业生近5万人、外出农民工超过220万人次,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就业风险和挑战。市人社系统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南充“155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实施返乡下乡创业“三下乡”工程,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积极应对大学生 “创业梦”、企业家“雁南归” 和农民工 “返乡潮”。2015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实现各类人才返乡下乡成功创业6.1万人次,创办规上企业6535家,吸纳就业24万余人。
人才回引 推进返乡下乡创业
按照“人才回引、智力回归、技术回流、成果回馈”的工作思路,通过亲情感怀和政策引导、乡情乡愁和事业召唤相结合,鼓励吸引更多域内外大学生、企业家、农民工、退役军人、退休党政干部等重点群体返乡下乡创业。搭建人才信息数据平台。依托驻外办事处、商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平台,分类征集有创业意愿的重点群体和人才信息13.5万条,并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补充。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利用主流媒介和微信、QQ等平台,及时发布南充发展动态、招才引智政策和返乡创业典型,提高对家乡的关注度;抓住重大传统节日和重大经贸活动时间节点,举办以乡音、乡情、乡愁为主题的联谊会、恳谈会、家乡行等活动,同时开展在外南充籍人才家乡亲人的关爱服务,让他们升华故乡情结、增强回乡愿望;积极推荐在外知名乡友、优秀人才参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高政治社会地位,增强返乡创业使命。搭建人才跟踪回引平台。由市委、市政府实施“归雁行动”,常年举办推介会、招商会等活动30余场次,及时对接投资发展意向、铺平返乡创业道路;打造域内外“返乡下乡创业人才之家”39个,让他们有想法可以表达、有困难可以解决、有需求可以满足;以张建莹、陈小波等创业明星为引领创建返乡下乡创业联盟(协会)13个,目前已成为吸引各路人才抱团归家、下乡创业的主渠道;依托“嘉陵江英才工程”积极兑现政策,回引更多高层次返乡下乡创业人才。
厚植创业土壤 推进政策扶持下乡
为推动实现更多群体、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返乡下乡创业,着力聚焦土地、税费、财政金融等关键要素保障,相继出台了《创客南充“奔云计划”》《关于推进“三下乡工程”引领返乡下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11个、累计200余条扶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对返乡下乡创业者流转土地100亩以上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按规定享受各类奖补政策;对新投资创办的规上企业,按照招商引资项目同等对待,享受《南充市重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南充市促进招商引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规定的有关政策。
税费支持政策:全面落实支持农业发展、小微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发展种养业及农业服务业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等用电执行农业电价;对按国家政策规定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上缴中央和省的部分,按收费标准下限收取,属于市、县两级收取的部分,行政性收费按规定先收取,再通过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事业性收费按标准下限收取。
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市、县两级分别按年度设立了不低于300万元的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专项基金,各县(市、区)设立返乡下乡创业担保贷款基金500万元,并按年度新增预算100万元。
优化创业环境 推进服务下乡
将返乡下乡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上下联动和部门协同,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全面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形成良好的返乡下乡创业环境。
依托“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统筹、多层次推动”的工作思路,建立市、县两级返乡下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并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
依托人社公共服务“一号工程”建设体系,设立返乡下乡创业服务窗口,确保“一网、一门、一次”办理;建立以南充创客学院、创业孵化中心、返乡创业园等为载体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创业平台体系;大力开展“三团一组”创业巡诊活动,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
以“嘉英荟”、“工匠杯”、“国际创客节”等南充创新创业品牌为引领,营造“南充创业、创业南充”的浓厚氛围;注重典型示范,按年度开展返乡下乡创业明星、创业示范企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表彰活动,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舒艺)日前,有网友通过南充新闻网“三国源论坛”反映,每逢节假日,南充火车站候车大厅的电梯都会保养维修,无法正常...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