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心手相牵 返乡创业路上风雨同行

南充日报 2018-09-18 02:17 大字

●本报记者 徐嗣千 实习生 魏红晶 刘春云

“走得再远也要有根,登得再高也不能忘本。” 这是赵恩君和赵恩标兄弟俩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兄弟俩家住顺庆区金台镇万佛桥村,在外地做生意近30年,始终对家乡心怀眷念。尽管收入颇丰,兄弟俩最终还是放弃生意,选择回乡创业种植猕猴桃,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奔康。

外出经商 事业成功心系家乡

9月16日,记者从南充城区驾车前往万佛桥村,行至万佛水库,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一直前行,便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猕猴桃基地。放眼望去,山坡上一片碧绿,猕猴桃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置身树下,摘下一颗稍软的果实对半掰开,只见果心一条条紫红色线条呈放射状分布,似太阳光芒四射,色彩鲜美,吃进口中,只觉果肉细腻、清甜多汁。

今年53岁的赵恩君告诉记者,这个猕猴桃基地是他和弟弟赵恩标一起创立的。早些年,他们都在外地经商,积攒了回乡创业的资金。1990年,赵恩君前往湖北武汉做鞋子批发生意,弟弟赵恩标随后也前往新疆做干果批发,兄弟俩生意做得好,收入也不错。

“我那个时候做鞋子批发生意,一年能够挣到50万元左右,对于我们老家来说,这是很高的收入了。”赵恩君说,虽然在外地收入不菲,但是他一直挂念着家乡和家乡的村民,“我希望能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带领家乡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2016年,一心想回到家乡创业的赵恩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弟弟赵恩标,没想到弟弟也正有这个想法,于是二人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后,我们就一边商量做什么、一边考察市场。后来我们发现家乡有很多荒废的田地,于是想到了发展种植业。”赵恩君说,做农业不仅可以发展家乡经济,还可以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 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赵恩君告诉记者,他们在决定种猕猴桃之前,不仅对市场进行了考察,还对发展前景进行了预估。猕猴桃基地占地200多亩,今年是猕猴桃第一年挂果,目前产量在两吨左右,明年就能达到30多吨。

“我们不仅要自己赚钱,也想让村民一起脱贫奔康。”赵恩君说,土地被承包后,村民能得到一部分钱,基地选用工人也都尽量选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村民,这样更能帮助村民。

今年61岁的陈素华就是猕猴桃基地里面的一名工人。因为老伴瘫痪,加之陈素华年龄已大,没有合适的工作可供选择,家庭十分贫困。如今能在基地里上班,陈素华特别满足。“我到猕猴桃基地上班后,每天能够挣到60元,虽然比起别人来说不算多,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生活。”陈素华告诉记者,像她一样在这里工作的还有10多人,大家都很感谢赵恩君和赵恩标。

谈起以后的规划,赵恩君表示,目前基地还只是做单一的猕猴桃采摘,以后会向集生态果园、观光农业、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庄发展。“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以后等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了。”赵恩君笑着说。

新闻推荐

当事人在北京 法官南充结案

本报讯“法院的远程调解系统不仅操作简单,还减少了我们来回奔波的劳累……”9月16日上午,来自北京的感谢电话打进市中...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