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大改变
◎朱兴弟
40年来,广大群众亲身经历了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更是今非昔比,令人感慨万千!
开栏语
改革开放,今已40年。
40年风云激荡,40年春华秋实,40年砥砺奋进。
40年来, 南充经济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南充机场开通10余条航线,达成铁路横贯东西,兰渝铁路纵贯南北;境内成南、南广、广南、南大梁等10余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南充GDP总量稳居川东北第一,脱贫攻坚走在全省前列。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实至名归,“155发展战略” 强力推进,“成渝第二城”目标越来越近。
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就是见证者、亲历者、实践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也是受益者。我们要为这个新时代而歌, 我们要为这个新时代而赞。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本报副刊今起推出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专栏,以个人视角讲述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 展现南充人民奋力前行的40年, 南充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40年, 南充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40年。
衣
爱美是人的天性。然而当年人们没有打扮自己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政府每年发给南充市民每人15市尺布票,很多家庭只是给小孩准备过年的新衣服,大人一般舍不得添置新衣,因而人人都穿着缝了补丁的衣裤,补丁大多缝在衣领及肘部、 裤子臀部或膝盖部位。当时有句流传多年的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人民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那时的服装大多是中山装、 列宁装、工作服,颜色是蓝、灰、黑、绿;人们思想保守,样式稍为出众的服装被称为“奇装异服”,穿着者被指责为非正派人。
1973年3月的一天下班后,车间职工开会,三十多岁的党支部书记忽然点名叫我站起来,指着我声色俱厉地说:“瞧你那副打扮,一身奇装异服……”会后我回到宿舍,将咖啡色的灯芯绒上衣、直径5.8寸裤脚的黑色裤子脱下锁进木箱,穿上了衣领和臀部都有补疤的衣裤。
1975年春天,南充市人民电影院放映电影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的空军飞行员皮衣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很想拥有一件这样的皮衣, 可五星花园最大的百货大楼都没有卖的,也没有真皮卖。于是我买了一块棕色合成革, 到缝纫店做了件硬邦邦的“皮衣”,共花20元钱,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当时我穿着“皮衣”走在街上神气十足,一个多月后,“皮衣”被同事以25元“强行”买去。
1977年夏天我处了一个对象,我画图到缝纫店为她做了一件白底蓝碎花的确良无袖连衣裙, 然而她却不敢穿上街。在我的反复劝说下,她才羞羞答答地穿上, 我陪她走在大街上,一路上十分引人注目。想不到她回家后, 父母对她进行了严厉批评后剪坏了连衣裙, 并严禁她和我这个“天棒”来往,于是我俩的恋爱关系因此而终止。
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穿着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看到大街小巷各式服装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人们随心所欲地打扮自己, 我常感慨当年因穿衣而给自己带来的困惑和麻烦; 现在人们衣柜里的四季衣服琳琅满目, 甚至扔进垃圾箱的衣服都比当年人们穿的好, 这不能不令经过那个年代的人感慨不己!
食
那时候政府每年都发给南充市民“号票”(购物券),居民凭票购买猪肉、米面、杂粮(胡豆、豌豆、红苕等)、副食(豆腐、豆腐干、豆芽等)等食物, 在买这些食物时大多数时间都要排长队。
每到年底,政府就要为居民增发春节购买猪肉、白糖(或红糖或古巴黄砂糖)、糯米、糕点(饼干、麻饼等)等“号票”,虽然增供数量很少,但也是人们一年一度翘首以盼的好事。
由于人们平时难得一见的食物都集中在过年那几天享用,所以就得提前准备,于是领票、购物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特别是在过年前买肉或买副食品等紧俏食物,往往半夜三更就得顶着严寒起床排队。有好几个春节前,我都是凌晨四五点起床,排队到近中午才把东西买到手。
那时候人们十天半月才吃一次肉,所以买猪肉都争着买肥肉;很多家庭每日两餐稀粥一餐面条,饭菜馊了也舍不得倒掉,而是热一下再吃, 因此人们大多营养不良。
现在人们常到餐馆就餐,或是在手机上点餐,方便美味的外卖很快就送上门来;现在农贸市场、超市里各种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非常丰富,天南海北的各种食物都能享受到;现在很多人营养过剩,人们食不果腹及排队购物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住
当年南充市区家家户户的住宅都是祖传青瓦篾壁的破旧老房屋,如遇下雨, 屋顶有的地方就往下漏雨水,要用脸盆或瓦罐接水。墙壁大多是竹片编成,上面糊上泥巴,再刷上白石灰;屋内都是土地面,因而十分潮湿。居民都用木质或陶罐马桶,由于桶盖密封不严,随便走进哪家,都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做饭烧的是蜂窝煤或煤球,做顿简单的饭菜至少也得一个小时左右,而且煤烟呛人,因此患气管炎的人特别多;家里没有自来水,只能用木桶或铁桶到街道水站去挑水,有时水压低了,水管出水像一条细线, 因此得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夏天居民洗澡可以去嘉陵江或西河,冬天洗澡只能在家烧好热水,盛在大木盆里解决;如果工作单位有澡堂,往往也得排队等候。
1997年, 我家所在的立新街(原城隍街,现大西街169号)首批旧房改造, 我家老屋也在拆迁之列。大约两年后,我家搬进了58平方米的两室1厅砖混结构的还房,从此永远告别了住过几代人、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没有燃气的老房屋。2000年,我家搬进了87平方米的2室2厅的单位集资房;现在我老两口住的是3室2厅126平方米小区商品房,装修得十分漂亮。现在的城乡居民几乎全都搬进了宽敞明亮、 生活设施齐全的新居, 而且很多居民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宽,房内设施越来越好,日常生活越来越方便, 小区环境越来越舒适。
行
三十多年前,南充不通火车,人们外出只能乘坐安放硬木椅的汽车,而公路大多崎岖不平且弯道多,坐上大半天车往往腰酸背痛。 那时南充市到成都323公里, 得坐两天车,途中住宿乐至县城;到重庆221公里,虽只一天汽车,但也是两头摸黑。那时人们出门吃饭要粮票、住宿必须单位出具《介绍信》,很多城乡居民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 有的农民甚至从没到过仅距几十公里的城市。 而乘飞机则是普通老百姓不可想象的事情, 因为要够级别才能购票;80年代初, 民航放宽了乘机限制,但仍需要工作单位的《介绍信》,因而乘飞机的仍以出公差者为主;90年代以后,乘飞机只需身份证即可, 于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体验到了飞上蓝天的感受。
那时自行车是稀罕之物, 在南充购买一辆车需要30张工业券,要凑够30张工业券得好几户人家一年不买其他生活日用品才行, 因而拥有1辆自行车是很多城市居民难以企及的梦想。 当年南充市区只有五星花园到西南石油学院一条公交线路, 我父亲到上班地点不通公交车,走路得一个多小时,于是他想方设法凑够了30张工业券,于1975年春天花135元钱买回1辆28寸圈的“凤凰”牌自行车代步。随后,我用姐姐围脖子的红色纱巾在自行车龙头中间拴成一朵大红花, 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只要一有机会,我就骑上扎着大红花的自行车, 神气十足地穿大街过小巷, 一路捺响铃铛招摇过市。
很多年前就少有人买自行车了,摩托车已成为平常之物,而小轿车也早已成为老百姓的代步工具,现在买辆小汽车比40年前购买一辆自行车还容易。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飞机航线越来越多,高速公路和铁路越修越多,火车速度越来越快;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让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出远门花在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
40年弹指一挥间,40年旧貌变新颜。改革开放使中国城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5日,记者从顺庆区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近日,该局组织执法力量,对辖区各校园周边商店、学生用品批发零售商...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