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戏中的南充方言
□苟明奇
孩子们的游戏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充娃儿们玩的一些游戏富含方言元素。除了划甘蔗的游戏给出了“吃豁皮”一语的来源和本义外,其他儿戏也可挖掘、玩味一番。
【吹叫叫儿】
南充人把哨子说成“叫叫儿”。这是一种把表物功能或特性的动词叠用再加儿化音的造词方式,比如,把轮子叫“滚滚儿”,把灶鸡子(蟋蟀)叫“跳跳儿”,把小娃儿用的围裙叫“绷绷儿”(绷音如“奔”),把黄牛党叫“窜窜儿”。对娃儿们来讲,铁制的叫叫儿是挂在体育老师胸口子上的,借不来也买不起,所以,他们都吹竹制的叫叫儿。切一段细竹棍,一头切成斜面,在斜面中间剖缝,嵌入一小片竹叶作簧片,竹叫叫儿差不多就做起了。吹不吹得响,就要看制作工艺是否到家,也要看吹奏技巧是否娴熟。
【逮阳麻钉儿】
南充人说的“阳麻钉儿”,就是蜻蜓,也就是成都人说的“钉钉猫儿”。大概是因为其尾部的形状、花纹有点像带纹路的麻钉,就直接叫它“麻钉儿”;前面加“阳”,或可归因于昆虫喜阳,蜻蜓总在阳光灿烂时最为精蹦(蹦在此音如“笨”)。阳麻钉儿分两类,一种身形较小,分别呈红、黄、黑、褐等几种颜色,被娃儿们视为平头百姓;另一种体型较大,呈碧绿色且光泽亮丽,被娃儿们封为“总统阳麻钉儿”。
逮阳麻钉儿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徒手去捉,条件是阳麻钉儿停留的位置合适捉得到,要领是动作轻、稳、准,此法总体来讲成功率较低。二是用桃胶去粘,桃胶裹在细竹棍顶端,把竹棍伸出去就可以粘住较远处停留的阳麻钉儿。此法的优点是扩大了捕捉范围,缺点是可能伤及阳麻钉儿的翅膀。三是用网兜去网,在竹棍顶端绑一个网兜,在空中舞来舞去,去网飞起的阳麻钉儿。此法对身高、力量、技巧和预判都有较高要求,只有大点的娃儿才有法操作。四是用“美人计”诱捕,把一只“母阳麻钉儿”用细线拴起,细线的另一端拴在细竹棍顶端,挥舞起来,色诱“公阳麻钉儿”来爬背(爬音如“巴”),然后将其拖到地面擒获。听大人说阳麻钉儿要吃蚊子,所以娃儿们都把捉来的阳麻钉儿放在蚊帐里头,当灭蚊器用。
新闻推荐
●杨烈本报记者李奎见习记者伍罗文博当跳江女子快要沉入江中时,接到报警电话赶来的民警一头扎进嘉陵江。当体力严重不...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