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以来,“汉语桥———南充历史文化普及交流”系列活动已在驻市高校留学生中开展12次不同主题的交流活动汉语搭桥 友谊长存
●本报记者 杜杰 见习记者 童铃曦
“川北美食体验”“安汉南充———汉式婚礼”“川北戏曲观摩交流”“中秋节赏月联欢会”“南充农家生活文化体验之旅”“川北文化·安汉赏灯猜谜晚会”……6月6日,记者从市社科联、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了解到,为宣传“中国气派、巴蜀特色、南充风格”的历史文化知识,集中展示南充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城市魅力,在普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士,由市社科联、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汉语桥———南充历史文化普及交流”系列活动自去年3月以来,已经在南充市驻市高校留学生中开展了共计12次不同主题的交流活动,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老挝、津巴布韦、科特迪瓦、乌干达、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几内亚、埃塞俄比亚等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南充文化和南充这座城市的魅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驻市高校,采访到三位分别来自老挝、印度和科特迪瓦三个国家的留学生,倾听他们对南充这座城市和文化的感受。
老挝留学生达丽乒:汉语真美,我想做一名汉语老师
6月4日上午,记者在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见到老挝留学生达丽乒,只见她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搭配一件浅黄色短袖,脸上堆满了笑容,如洒在课桌上的阳光般灿烂。
“我现在很喜欢这里的学习、生活环境,这里的老师、同学对我很好,甚至是街上的市民都十分热情,当然,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在这里能够学习知识,学习汉语。”见到记者,达丽乒一脸笑容,而从她口中说出来的流畅中文,让记者感到站在面前的不是一位外国留学生。
“小时候,我在电视上听到中国人说汉语,就觉得汉语真的是一门很美的语言,我还在老挝上学时就开始自学汉语,但是因为身边说汉语的人很少,所以自学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只学会了一点点用于日常简单交流的词组、短句。”达丽乒告诉记者,2015年,她作为他们国家的一名国际交流生来到中国,来到南充,终于来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汉语国度,初来乍到的她,凭借仅有的汉语基础,能够与同学、老师简单对上几句话,如果没有同学帮忙翻译,大部分时候还是需要依靠肢体语言和猜测才能勉强交流。
“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因为会计是要用汉语上课的,加上我真心想学好汉语,所以来到南充的第一年我都在努力地学习汉语,从认识拼音开始学,从开始写方块字来增加练习。”达丽乒告诉记者,在此后的学习中,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记得在大二的时候,一次她参加了学院里的会计演讲比赛,要做一个关于银行卡使用注意事项的计划书,需要以ppt的形式展示给观众,计划书里要介绍到怎么使用银行卡,以及使用时的优点和缺点,这对才学习一年汉语的达丽乒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在ppt里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不仅需要汉语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达丽乒在一位师兄和另外两名同学的主动帮助下,从理论知识到做PPT,前后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成功完成了演讲比赛。
“南充的丝绸摸起来太顺滑了,大一放假我回国时,给我妈妈买了一条丝绸围巾,我妈妈很喜欢,还有南充的锅盔也很好吃。”在学习之余,达丽乒还对南充的历史文化、丝绸美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平日里,她还时常做老挝菜邀请同学来吃,中文熟练的她也偶尔帮老师改改学生的数学试卷或者在电脑上打一些汉语文件,她也为了展现国家多元化交流,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并在舞台上展示她们国家的舞蹈……
“汉语真美,毕业以后,我想回国当一名汉语老师。”达丽乒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学的是会计专业,可她从一开始对汉语感兴趣,到现在能熟练地用汉语跟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交流,她越来越爱用汉语和人交流,最大的希望是回到老挝当一名汉语老师,让更多的老挝人知道汉语、学习汉语。
印度留学生小龙:爱上中国武术,学会多门功夫
“小龙这个名字是我的武术教练给我起的,是在向中国功夫大师李小龙致敬。”今年22岁的小龙,来自印度,现在是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五的学生,从小痴迷各种武术,从电影里知道李小龙后他便把他当做偶像。2013年,他抱着对中国武术的憧憬来到南充求学,五年以来,他一边在学校里学习医学知识,一边在南充的一家健身房里学习武术。
“刚到南充时,我并没有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也没有跟任何人扎堆,我喜欢一个人到学校附近四处逛。”小龙告诉记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在健身房里认识了南充一群玩双节棍的青年,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主动加入到他们中去,在一边玩耍中,他一边学习说汉语,慢慢的,他与这群青年成为了好朋友。
“我寝室里现在有一根双节棍,就是我的中国朋友送我的。”小龙说,那时候,尽管他是这群人里唯一的不会说汉语的人,大家不但没有嫌弃他,还在日常交往中教他一些简单的词汇,所以当他加入这个群体后,感受到的只有热情与温暖,在这个过程中,小龙的汉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在我们国家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武术,到了南充我就专门在健身房里找了教练教我中国的武术,比如说太极、长棍、连环拳这些,现在我都会。”可能是从小热衷于武术,小龙学什么样的武术都特别快。小龙说,感受过当地人友好的小龙,也同样愿意跟他身边的人分享他的热情,学会多门功夫的小龙现在是学校武术社团的武术教练,他一边给同学们当教练,一边也向他们学习汉语,这五年下来,小龙已经完全能够听懂汉语并且熟练地用汉语跟身边的人交谈。
最让小龙感到自豪的是,2016年,他代表川北医学院参加“留动中国”的中文演讲比赛,参赛的全是外国留学生。最终,小龙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那次的演讲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正是因为我身边同学的热情相待,才让我的汉语进步得这么快。”小龙说,如果说一开始我会对周围的一切感到迷茫,那么现在的我每一天都很快乐和充实。小龙现在每天晚上都会跟一些朋友在教室里练武,最近,他还爱上了跳街舞,在南充的生活过得十分愉快。
小龙的热情也不单单是体现在当教练上,他同样也热衷于帮助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大四的一天晚上,班上一个同学突然呼吸困难,当时在现场的小龙二话不说,立刻背起那名学生就往学校的医务室跑,然而当时宿舍楼的大门已经关了,好在小龙的中文表达能力不错,他将那位同学的情况告诉给宿管后,宿管立即为他打开了大门,那位同学也及时得到了治疗。
“马上毕业了,就要离开南充这座城市,离开我的中国朋友们,真的感到十分不舍,南充这座城市给了我太多难忘的回忆,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即使以后回到印度,我想我还是会想念这里的。”小龙说。
科特迪瓦留学生伊夫:南充城市文化底蕴很深厚
“我还没有离开科特迪瓦的时候,就喜欢看一些有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尤其是中国文化,我觉得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深厚。”今年22岁的伊夫来自科特迪瓦,如今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参加了几次“汉语桥———南充历史文化普及交流活动”,如今的伊夫,更加醉心在南充的文化当中。
“我2016年来到中国,当时在浙江宁波学习汉语。”伊夫说,在那边学习到去年8月,他作为交换生来到了南充,第一次来到南充的伊夫对这里的气候环境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我对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感到很满意。”伊夫说,刚到南充的他就遇到了一名十分友好的南充同学,那位朋友带他去办电话卡,帮他解决了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还帮他辅导数学。由于他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数学是必修课,所以那位朋友经常会帮他补习数学,那位朋友也是他的第一位南充好朋友。
“我对南充的历史文化十分感兴趣,今年5月13日参加了汉语桥之‘绸都雅韵·旗袍芳华\’的交流活动,老师们为我们讲解了旗袍的形成发展过程、旗袍文化礼仪等知识,使得我对南充的丝绸文化产生了好奇。”伊夫告诉记者,他走在南充街头,会看到一些广告牌上写有“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这样的标语,在五星花园会看到高高挺立的丝绸女神,通过向老师、同学了解,才知道南充的丝绸业十分发达,难怪做出来的旗袍会这么好看。
“伊夫不仅热爱南充的历史文化,是个很热情、友善的学生。”伊夫的班主任老师韩佳秀告诉记者,上周女生宿舍有女生搬进来,由于女生宿舍没有电梯又在六楼,搬着行李爬楼梯上六楼会相当吃力。伊夫立即和班上其他学生跑去帮女生把行李搬到宿舍,直到帮忙搬完所有女生的行李,他才回到教室。伊夫不仅友善同样也很热情,才到学校的他就代表学院参加了数次跑步比赛,并且每次都获得了优异成绩。
“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伊夫说,尽管他一开始是作为交流生来到这座城市,但这座城市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温暖与真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然)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6月5日上午,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8全国百城、百台、交警、爱心...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