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改善6000多户村民居住条件挪出“穷窝窝” 住进“小洋房”
"> " target="_blank">■ 嘉陵记者站 蒋旭辉 文/图
连日来, 记者走进嘉陵区一些村庄, 但见昔日破烂的农村旧房消失了,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房”拔地而起,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子、平整的道路、漂亮的房屋,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些新变化新气象,正是得益于嘉陵区从去年以来在全区39个乡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共修建住房安置区476个、共60万平方米,涉及6310户村民,切实改善了农村困难家庭居住条件。
补齐短板
贫困户住新房
4月20日,记者走进龙蟠镇高坪宫村新村新建点看到,蓝天白云下,一座座简洁的小洋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和四周的青山相互映衬,从远处看,好似一幅丹青水墨画。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 高坪宫村村民何兴涛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一定要记者去他家看看。
今年56岁的何兴涛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外出后,因要在家照顾年幼的儿子,何兴涛没有办法外出务工挣钱,只有在家务农。如今,孩子长大了,即将面临成家的问题,而家里居住条件却成了儿子婚姻的“拦路虎”。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后,高坪宫村帮扶干部来到他家,给他讲解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相关政策, 把何兴涛家纳入到新村建设中, 通过拆除旧房补偿等方式,何兴涛自己只掏了不到2万元,就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家。
何兴涛家的变化在该区不是个例。“受自然和社会等因素制约,嘉陵区农村住房条件差,距离省委提出的‘住上好房子\’目标有很大差距。”据市国土资源局嘉陵分局副局长何大刚介绍,该区要全面脱贫摘帽,住房问题成了最大短板。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嘉陵区利用国土资源部出台的省定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政策,2017年获得项目指标6000余亩,是全省唯一享有该政策的县(区)。
据何大刚介绍, 嘉陵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覆盖全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将贫困户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全部纳入范围。 住户基本按两户一栋标准修建,对参与农户分类按标准补偿,特别贫困户不出钱免费入住; 一般贫困户出资400元/平方米,并全部免费装修,可以拎包直接入住;非贫困户出资700元/平方米。
加强管理
村容村貌大变样
“我们家是100多平方米两层小洋楼,现在门前是花园、周围是菜园,这样的环境住起来别提多安逸了。”4月21日, 礼乐乡赵家山村村民赵昌武开心地告诉记者:“新房不仅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设施齐全,生活方便。”
赵昌武说,该村共有36户参与了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让村民住得舒心,方便大家生活,新村聚居点在选址时, 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村里多次召开听证会,反复沟通协调后,最终确定落户现址。
“新村新建点都选择在交通便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何大刚介绍, 嘉陵区新村新建点选址,让村民全程参与。同时,在修建过程中全程“阳光”操作,严格把好工程管理和建设质量关,对规划、设计、预算、施工等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同时,为了加快项目进度加强管理,该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督察考核奖惩办法, 明确各责任主体的任务,对项目进度的时间节点作出要求。
目前,嘉陵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房建设已全面完工,6000多户村民挪出了“穷窝窝”,住进了新楼房,而随着农村一栋栋漂亮小楼房的建成, 一座座旧瓦房的消失,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改变农村住房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
产村相融
土地复垦见成效
新村新建点如何才能让村民搬得进、留得下?嘉陵区在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时,做到新建点规划建设在哪里, 产业培育就延伸到哪里,避免了群众在住进新房后无产业的局面。
4月22日, 记者走进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只见连片的土地上整齐划一地栽种着柠檬苗。村民们三五成群在地里为柠檬苗除杂草,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如今我们不但住上了新房子,还在产业园里打工。”一立镇塘湾村村民曾兴保告诉记者,他和老伴由于年纪大没法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他家拆掉旧房复垦的土地流转给了村里合作社,他和老伴也在合作社里打工,两人一天轻轻松松就有80元左右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
“村民拆旧建新土地复垦后,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复垦后的土地由原有农民继续耕作,或流转给业主。”何大刚告诉记者,该区在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时, 不仅考虑了建新、拆旧、复垦,而且非常注重同步培育产业, 坚持产村相融、产居互动,避免了新居“空心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22)日,记者从市森林公安局获悉,南充市集中打击涉林生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今年3月悄然展开。这场“守护绿川”行动为守住生态红线、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充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