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情牵乡村的老专家
"> " target="_blank">■李波 文/图
今年“清明”节后第一个周末,高坪区溪头乡卫生院院坝, 市老科协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吸引了当地数百名村民。发放大豆良种现场,74岁的王世国与一位村民交谈正欢。
王世国退休10多年来,他一直心系农民和农业,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世国心里想的就是如何让村民们增收。
老科协来了位“三农”专家
2005年春,市老科协为适应服务农业需要,在原协会农业组基础上,成立了“三农办”,王世国受邀担任“三农办”副主任。
退休前,王世国在市农科所工作了几十年,土壤肥料、品种选育、大面积推广等,对于他来说手到擒来。上任不久, 王世国提出到基层走一走。 在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农村走上一遭后,他发现当地传统的柑橘产业打“烂仗”。由于酸柑子居多,没有卖相,果农们高产低收,积极性严重受挫。
借鉴外地经验, 王世国提出发展核桃。 他只身一人来到高坪区永安镇,选中当地一个村搞试点。几经风雨,他在当地建起60亩核桃园。 未投产期间,当地一些村民并不看好,让王世国差点放弃。好在他的举动得到村上大力支持。终于,试点村的核桃园迎来了挂果期。挂果头一年,核桃产值远超柑橘,当地村民们笑了。
“调结构”建议促政府发文
2007年, 市老科协创办的内部刊物《智慧之光》,刊登了王世国的一篇文章。文章主旨在于调整当下南充市果树产业结构。 王世国认为, 南充柑橘种植规模不小,但受品种退化影响,大量的酸柑子难以被市场接受。
“这篇文章很快引起市政府重视。不久,市政府下文,鼓励果区调结构,种植核桃。”市老科协会长胥德会说,按照王世国的建议,南充市开始推广优质核桃品种“8158”。
1969年,王世国从西南农业学院(今西南大学)毕业,因在工作中与土壤农业化肥打上交道。1981年, 他受工作单位成都市农委指派,参加“广汉现代化农业区划”课题组工作, 获得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974年调回南充后, 他在南充地区农科所率先推广“杂交水稻”,获得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退休后的王世国发现, 如今农村要致富,单靠种粮食远远不行。通过与周边市比较,王世国认为,南充的部分农村地处深丘,日照充分,非常适应核桃种植。正是基于这一思考,他才“大胆”撰文直言:在现有柑橘产区调出部分面积,大面积种植核桃。
“不务正业”迷上食用菌
2015年春, 嘉陵区龙蟠镇一家公司找到王世国, 聘请他出任公司技术指导。原来,该公司是一家食用菌生产厂家。
“当时听说此事后,我一下子还不敢接手。”王世国说,毕竟,他所学的专业与食用菌的种植生产有一定差异。“所幸,所学的土壤农化专业知识,助了我一臂之力。”在王世国看来,食用菌的培植依旧离不开土壤学和肥料学。
落户龙蟠的这家公司,在当地租赁了120亩土地, 公司老板是位返乡创业者。虽然创业雄心勃勃,但苦于没有技术人员。王世国到该公司后,对食用菌的培植进行规划。通过学习,他很快成为内行:接种、提纯。他一通百通,手把手地教公司员工,让他们很快成为合格的技术或管理员。
从小鸡菌到香菇, 从香菇到羊肚菌。公司在王世国的指导下,食用菌生产一步一层楼。2016年, 公司食用菌生产达到第一个高峰,每天数吨食用菌上市,看着亩产值近8000元的羊肚菌生产态势,公司老板心里乐开了花。
新闻推荐
近日,本报曝光高坪区小龙街道五马岭村小河被粪水污染一事,引起该区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督促整改逾期未结将追究法律责任
">"target="_blank">《门前一条弯弯的河为啥天天都有粪水流过?》追踪■南充晚报记者张松文/图4月9日本报《门前一条弯弯的河为啥天天都有粪水流过?》一文见报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核...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