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华师范大学推出《家有老照片》系列故事,学生们纷纷晒出老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晒老照片 讲述家庭故事

南充日报 2017-11-15 04:29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晓江

“原本不是书香世家,却修得一身诗书之礼。他性格温婉斯文,讲究礼节,家风甚严……”这是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大一学生赵岚在文章 《不枉纯儒一世》中对玄祖父的记忆。

原来,近日该校新闻传播学院推出了《家有老照片》系列故事,学生们纷纷晒出自家的老照片,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赵岚通过玄祖父1924年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讲述家族的故事。

家有老照片 讲述好故事

《家有老照片》系列故事的发起者是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老师王亮,他告诉记者,他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家中都有老照片,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点。“学生通过对老照片的认识和解读,来发掘照片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的内容,包括家族的、时代的等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在王亮的发起下,该校新闻专业的90多名学生纷纷参与了晒老照片,讲家庭故事的活动。有的学生通过三张老照片,见证了家人与一条高速公路建设的三个重要时期;有的学生通过舅舅的老照片,讲述三峡大坝建设的历史;有的学生通过母亲十八岁的照片,回忆了年轻时期母亲的生活和工作,展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环境。

“玄祖父一生只有这一张照片。”赵岚拿出手机,指着一张早已泛黄的照片向记者说,“照片上右边的人是我的玄祖父,旁边的人是他的弟弟钱安儒,这张照片有93年的历史了。”

在晒老照片的活动中,赵岚想到了这张他们家保存时间最长的照片。她采访了自己的奶奶,从年迈的奶奶口中,对玄祖父的一生有了清楚的了解。“我们祖辈都是农民,到了我玄祖父这一辈就变成了耕读传家,他写得一手好字,修得一身诗书之礼,也制定了严格的家风,至今都影响着我们整个家族的后人。”赵岚说,最出名的是玄祖父的书法,他写过很多帖子,很多人都拿去模仿,在玄祖父的房间里,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玄祖父特别注重对晚辈的教育。”赵岚说,有一次玄祖父教孩子读书,孩子不愿意学,他无比痛心地将书攥在手里,用长烟杆轻敲他们的头,教他们“知书才能达理”。

赵岚说,“家有老照片”这个活动,让她对家族历史和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追寻到了很多祖辈的记忆,最终写成了《不枉纯儒一世》这篇文章。

声音纪录片 传播非遗文化

“老照片只是一个切入点,通过一张照片,学生们将一个人物,与一个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挖掘到了很多有趣而感人的故事。”王亮说,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还制作了系列声音纪录片,通过声音与文字,记录了十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形式。

记者注意到,在声音纪录片这个系列,有土家族的摆手舞、陕西秦腔、南充面塑、广东木鱼歌、川北金钱板、四川评书等内容。“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选择了自己身边熟悉的文化艺术来制作,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声音纪录片指导老师王楠对记者说。

今年10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上,声音纪录片《渐行渐远的声声号响》在大学生组“中国文化故事”板块中获得三等奖。该片由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唐晨、彭箫静、李豫梅三位学生制作,记录了嘉陵江上传统民歌船工号子,展示了百舸争流的嘉陵江以及远去的纤夫,既有同期声,也有对传承人的采访,还有船工号子现场音乐。

“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采访,整理,制作,在《渐行渐远的声声号响》中,学生们前往蓬安对80多岁的船工蒋定学进行了采访,收集到了最真实的资料。”王楠说,学生们不仅对传统艺术有了深入的感知,还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对传统艺术、历史文化进行记录和传承。

《光影往事》征稿启事

你有多久没有翻开那本老相册呢?三年、五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掸去封面浅浅的灰尘, 翻开早已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亲人、朋友、老师,你还记得吗?那些远去的,带着岁月痕迹的记忆, 是否又在心头燃起。 欢笑或是泪水, 感动或是沉默。 我们愿意与你一起分享照片里的故事,即日起《南充日报》推出《光影往事》栏目,一张照片,一段文字,讲述难以忘怀的故事。全家福、同学照、 宝贝儿每一次人生尝试的精彩瞬间……一张照片、一段文字,给我们投稿吧!

投稿邮箱:1148066687@qq. com

联系电话:18090557317

新闻推荐

土地确权 180户农户领到“红本本”

本报讯(祝安勇)日前,高坪区在会龙镇召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会,会龙镇首批180户农户领到了土地确权“红本本”,让他们的农村耕地有了正式“户口簿”。“高坪区土地确权颁证工...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