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8年发出百万张出口“通行证”南充女高工的“丝绸之路”

华西都市报 2017-09-23 05:36 大字

28年发出百万张出口“通行证” 制图 高翔

5年前/

她见证南充丝绸发展变迁,帮助南充、广安、遂宁、广元多地近百家企业提升丝绸技术,走出国门。

这5年/

在她心里,丝绸不仅是一个产品,也是文化载体、价值载体,她志在推动中国丝绸技术进步。

人物名片

蒋小葵

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标准化专家库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类专家,中国丝类检测联盟秘书,商务部首批国家茧丝绸发展智库专家。1991年开始从事丝类商品的外观检验抽样及对丝类企业的监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工艺技术问题和质量难题,推动制丝产业扩大出口,丰了南充“中国绸都”品牌内涵。生丝检验员、企业技术导师、企业出口翻译官、高级工程师。蒋小葵有着多个头衔,但她却这样定义自己:中国丝绸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丝绸转型升级的参与者。

丝绸,是南充的一张名片。上个世纪,南充丝绸就走出国门,出口多国。丝绸出口需要“通行证”,今年50岁的高级工程师蒋小葵,在南充检验检疫局丝检中心工作28年,帮助近百家企业提升丝绸技术,发放出口“通行证”近百万张,见证了南充丝绸的发展变迁。

讲述/

半辈子和丝绸打交道

她见证了南充丝绸发展变迁

9月18日上午,在南充检验检疫局丝检中心,记者见到了高级工程师蒋小葵。高扎马尾、一身工作制服,精神又干练。

今年50岁的她,和丝绸打交道28年,见证南充丝绸发展变迁,帮助南充、广安、遂宁、广元多地近百家企业提升丝绸技术,走出国门。

1989年,蒋小葵从苏州工程学院丝绸工程专业毕业,来到了丝检中心,做丝绸检验工作。实验室里31个检验项目,她都信手拈来。

28年来,蒋小葵接触最多的就是丝绸和丝绸原料——生丝。为企业检验发证、帮企业改进技术、研究行业和技术发展,是她这28年孜孜不倦的事。

这28年,蒋小葵也见证了南充丝绸的发展变迁。以她所在的丝检中心实验室为例,丝绸发展黄金时期,实验室人员50名,一年检验15000多批生丝。

思路/

助力南充丝绸出口

她提议打造全球优质原料基地

作为工程师,蒋小葵的工作繁琐精细,24小时候命,随报随检。高校科班毕业的蒋小葵,在参加工作之初曾被企业“嫌弃”是学院派,这让她很不服气。做实验室工作的同时,她开始深入企业。六合丝绸,是南充本地制品丝绸企业,生产的5A级产品是出口意大利的高端产品,为了帮助六合提高复丝强力,蒋小葵反复实验,实验报告写了几十页。

“我们是技术执法部门,把好技术关是我们最基础最重要的职责。”蒋小葵工作的这28年,丝绸标准不断精细,每一次生丝标准出台,蒋小葵都会将丝绸企业的数据和指标进行比对,帮企业改进技术提升。提高南充丝绸在世界舞台的技术含量。不断地学习、总结,精钻技术,蒋小葵成为丝绸行业响当当的专家、高级工程师。

目前,她正在参与起草全国桑蚕土丝标准化制定,由她起草的《桑蚕双宫丝》标准,已在丝绸行业广泛应用。她还提出,要在南充乃至全川,依托生丝等丝绸原料基础,打造全球优质丝绸原料基地。

情怀/

技术创新、专利不断

她志在推动中国丝绸技术进步

2012年,南充打造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南充研究中心,蒋小葵是推动者。2016年,南充首次生产出彩色双宫丝,蒋小葵是项目带头人。这些年来,蒋小葵参与、主持丝绸厚重织物整理技术,进出口蚕丝检验技术,鲜茧缫丝鉴别技术等多个科研项目,制定出桑蚕双宫丝、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等5个标准,获得链条传动省力脚踏缫丝机、高精度生丝外观检测灯光装置等6个专利,发表论文40多篇。

有书记载“营山织板绫蒋家最早”,蒋小葵是南充营山人,祖辈从事缫丝织绸一条龙的家庭作坊式丝绸生产,从小,她就对丝绸有别样的情怀。工作28年,蒋小葵不断提高生丝检验技术。“很感恩,也很幸运,能和丝绸打一辈子交道。”在她心里,丝绸不仅是一个产品,也是文化载体、价值载体,是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丝绸也将形成新业态,焕发新活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新闻推荐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赴嘉陵区人民医院开展医院等级创建对口指导工作

为确保2017年脱贫摘帽县重点医院等级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按照四川省卫计委的统一部署,在四川省卫计委医政处领导和副院长王晓明的带领下组织9名医院专家,于2017年9月13日至14日...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