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船上岸 不再漂泊

南充晚报 2021-01-21 02:11 大字

1月15日早上,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寒冷的大地, 宋清刚像往常一样, 驾车载着鱼来到靠近嘉陵江南部段边的水产市场进行活鱼交易, 这是他多年渔民生涯养成的习惯。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 今天的鱼全部来自自家位于长坪镇真相村的鱼塘, 而不是眼前这条川流不息的嘉陵江。

从每天在嘉陵江上风里来雨里去居无定所的捕鱼人到承包鱼塘养鱼的创业者,国家出台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政策给宋清刚的人生带来了巨大变化。

以船为家 20载漂泊“渔”生

家住南部县滨江街道浩口社区的宋清刚, 出生在嘉陵江南部段一户渔民家庭。17岁时, 他便随父辈下了江,靠捕鱼为生。

78公里的嘉陵江南部段水面上,年近40岁的宋清刚夫妇“漂”了半生。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让夫妇俩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 双手留着一道道杂乱的伤痕。 宋清刚说,那是捕鱼时被渔网、铁皮或鱼骨划伤的印记, 他经历过渔船上摇桨撒网、 熬夜捕鱼的辛苦,是“漂”在江面上的亲历者。

“我和妻子在这条大江上打鱼为生有20多年了。打鱼很辛苦,两头摸黑,风餐露宿,每天黄昏撒网,次日凌晨收网, 清晨赶到岸上的集市卖鱼, 中午赶回停在江边的船上吃饭, 下午继续整理渔具, 吃喝拉撒全在巴掌大的船舱里。” 回忆起捕鱼岁月,宋清刚的话语中透露着五味杂陈的辛酸, 起早贪黑的他苦心经营着赖以维持生计的捕鱼事业,一年辛苦到头,收成好的年份, 一家人的开销稍有结余,遇到风雨不顺时,生活就会捉襟见肘。

“现在江里的鱼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想捕条大鱼都不容易了。”宋清刚回忆说,以前嘉陵江南部段每天有上百条渔船往来穿梭,开始时用大眼网,后来鱼小就改用小眼网。而到了最近这几年,满河都是地笼子,他们累死累活一天下来却捕不上几条鱼。

嘉陵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让宋清刚和同行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过度捕捞严重破坏了嘉陵江的生态环境,而且多年风来雨去,捕鱼捞虾,也只能勉强地维持生活, 应该早些另寻出路。

上岸转产 老渔人变身创业者

2019年初, 当了半辈子渔民的宋清刚“上了岸”,彻底告别了他熟悉的水上生活。

上岸的时候, 宋清刚将渔船、网具、船证都交给了当地政府处理,并得到了8万余元的补偿款和7.5万养老保险费补贴。“现在, 老婆在家带孩子,我在养殖场养鱼,收入稳定。”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捕鱼活计, 宋清刚的生活依旧有保障。

源于对国家政策的精准把握和对母亲河的热爱,2018年,早在政府出台全面禁渔政策之前, 宋清刚便开始着手上岸转产。 在南部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 他外出学习养鱼技术, 并在该县长坪镇真相村承包了近200亩鱼塘养殖草鱼、 花鲢和黄颡鱼等。 后来, 又靠政府的“上岸”补助,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有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2020年上半年, 宋清刚售卖商品鱼收入达10余万元。 目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他正在筹划成立养殖合作社。

南部县水产渔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政策出台以来,该县在嘉陵江上从事捕鱼的渔民们积极配合,全县152艘渔船、196名渔民退捕工作于2019年12月全面完成。 如宋清刚告别渔民身份一样,“靠水吃水”的捕鱼人都“弃船上岸”开始了新的营生。

“2020年1月1日,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在此之前, 像宋清刚这样上岸转产并取得成功的人不在少数,政府鼓励、支持他们大胆择业、创业。”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渔民上岸后,政府除了在政策上给予他们支持,还在就业招聘、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困难家庭办理低保、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等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

“从前靠水吃水,现在创业转产,换个思路换条道,更有奔头了。”漂泊半生,回忆起向水讨生活的日子,宋清刚说不完道不尽。下船,他难免有所感怀,因为那曾是他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地方;上岸,有他向往的幸福生活、美好的明天,因为岸上有更广袤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心怀感念,行步向前。眼下,长江水系开始十年全面禁捕,对于像宋清刚这样众多的渔民,既是挑战也有机遇。但有一点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了, 那就是往后“渔”生,不再漂泊。

南部记者站 李果 张良 文/图

新闻推荐

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建设生态文明之城“十三五”以来,南部县相继实施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乡镇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1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0亿元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冯方雄王萍徐嗣千)2020年,南部县通过城市大建设、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大发展,实现城市大变化,推进生态文...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