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的眼泪

广元日报 2020-11-01 00:44 大字

杨正平

几次去龙隐村,见到张廷连,无论是在她家里,还是村委会开会时,凡遇到有人问她,她总是哭个不停,一把鼻涕一把泪水,伤心难忍。

从外表看去,张廷连个子高挑,头发花白,穿着破旧,神情不振。人不伤心不掉泪,爱哭,应该有原因吧。

原来张廷连的家庭结构复杂,经济困难,生活现状令人同情。她是土生土长本地人,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丈夫就因病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弟弟。一年后南部县邓某上门来到龙隐村与她结婚,带来一个小女儿,婚后再生一女。他们的女儿长大后外出务工相识了河北男友,结婚时考虑到家庭实际情况,男友同意来女方家生活,生育了一个女儿。不到两年时间,因其家庭原因,女婿女儿一起回到河北老家生活,留下不满两岁的小孙女由外婆抚养。2009年再婚丈夫邓某去世,张廷连既要负责抚养外孙女,还要照顾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残疾人,一个是邓某带来的女儿,40多岁,未婚,另一个是年过六旬而一直单身的弟弟。

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许多事情,也难以预测未来的日子是好是坏。据村干部介绍,张廷连年轻时是个能干人,身强力壮,能挑能背,苦得累得,热心公益,大集体时期还是一名“劳动积极分子”,曾受到大队和公社的表扬与奖励。在家里,她勤俭持家,尊老抚幼,亲戚邻居,和睦相处,村里人都夸她是个“好媳妇”。面对这样一个家庭,再坚强能干的人也难以支撑,何况张廷连年龄大了,身体又多处患病,生活实在艰难。

龙隐村是我们单位的帮扶村。一天,驻村第一书记王雄领我去张廷连家。她住龙隐村四组。从村委会办公室朝下走,拐过几个大弯,有一处三四间土坯灰瓦房,土墙脱落斜倒,显得破旧不堪,这就是张廷连的家。走进院子,一间杂屋,关着一个男人,身穿一件发黄的旧式军卡服,披头散发,乱吼乱叫。张廷连知道今天我们要来,提前将他关在屋内,防止伤人。她在家等候我们,一见到我们进了院子,就伤心地哭起来:“感谢你们呀,感谢你们来看我。”我们叫她张大妈,劝她:“张大妈,不要哭嘛,有啥好好说。”问她:“家里现有几口人?有啥困难?”她回答:“就是恼火得很哟,家里两个疯子,每天乱跑,晚上不回来还要四处寻找。那个疯女子,一早就出了门,不知又跑到哪里去了。”我们与她摆谈一阵,同行的村干部介绍了一些家庭情况。鼓励她,不要担心,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通过扶贫帮扶,困难是暂时的,情况一定会一天天地好起来。

每家贫困户致贫原因多种多样,需有针对性地确定脱贫思路和办法,拟订出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才能实现如期脱贫目标。

张廷连是一个特殊的困难家庭。帮扶工作队与村委会反复商量,首先将家中两个精神残疾人纳入低保,落实了定额生活补助。张廷连的孙女在五龙中学读书,按照教育扶贫政策,学校为她减免全部书学费,帮助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南充一所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国家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将她家列入搬迁对象,给予10万元的补助资金。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主动上门做工作,将建房新址选在本组靠近公路旁边的一块田地里,还帮助落实施工人员、组织购买建房材料。孙女2019年7月大专毕业后应聘到宜宾市一家大型养殖企业工作,每月固定收入六七千元。孙女乖巧懂事,经常给外婆打电话,关心和问候她在家的身体和生活情况,每月领到工资后总是首先寄回生活费。

新房建成了,孙女大学毕业也找到工作,张大娘心中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如同变成另一个人似的,再不像以前那样见人就哭,见人就流泪,而是自强自立,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她把新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坡地里栽植黄金梨百余株,房子周围的园子里种着各种瓜果蔬菜,房后依山建起围栏鸡圈,自孵饲养土鸡六七十只,年收入5000元以上。每次帮扶干部去她家,她忙着拿凳子,热情请坐,不是请吃花生核桃,就是送瓜送菜。

进入腊月,张大娘格外忙碌,她准备搬进新家过年。过年时,远在河北生活的女儿、女媳和在宜宾工作的孙女都要回来,一大家人将在新房里过上一个最有意义的新春佳节。几天前,她专门去五龙场上买了肉菜,还有鞭炮。腊月二十八,她特意请来邻居亲戚一大桌,庆祝新房落成,喜迁新居。这天,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也来了,并送来一副春联,上联是:易地搬迁建新房;下联是:自强不息奔小康。横批:感恩奋进。

院子里,响起一阵鞭炮声,吃菜喝酒,笑声朗朗,格外热闹。张大妈又是满脸泪水泣不成声。这天的泪水,却与以前不一样,不再是贫穷、心酸、叫苦的泪水,而是饱含着高兴、激动和感恩。

新闻推荐

南部扶贫产品走俏温州

本报讯(朱胤委)为推动温州(洞头)、南充(南部)两地在消费扶贫、产业合作方面更加深入协作,10月22日,2020温州(洞头)—南充(南部)东西部...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