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警第一书记的扶贫经
唐亮(右)与村民一同采摘花椒。
□本报记者 周颖昳 文/图
7月13日,记者沿着板永路进入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地界后,穿过山林,登上帽合山顶,朝远方眺望,星落棋布的村居矗立在朦胧的烟雾中,村民正在田间劳作,处处散发着迷人的田园风情。
雁江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副大队长唐亮感慨地说:“驻村快5年了,与村民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记录着我的经历,乡村的变化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运用专业化解矛盾纠纷
2015年9月,刚接到担任丹山镇胡家祠村第一书记的通知时,唐亮心里既紧张又忐忑。
基层工作繁琐接地气,作为第一书记,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如何化解村民矛盾纠纷?如何解决村民们的困难问题?如何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如何改变村庄面貌?这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新的考验。
沉到底、摸实情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唐亮把自己当成了胡家祠村的一名普通群众,走村串户和群众拉家常,知所需解所急。作为法院派驻的帮扶人员,唐亮在法律宣传和引导村民知法、用法、守法上发挥优势,帮助村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次走访中,唐亮了解到一户村民因为涉及南充南部县法院异地执行案件,财产被查封,履行赔偿义务后财产未能解封。唐亮及时与执行法官联系了解实际情况后,协调雁江区法院执行局与南部县法院执行局工作对接,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法对查封财产予以解封,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唐亮了解到一户村民因银行贷款纠纷被纳入失信名单,偿还贷款后,仍不能购买高铁票回家过年。唐亮立马与银行、法院执行法官对接,督促银行及时履行义务向法院说明案件情况,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撤销失信人名单。
“这两件事既解决了村民群众的实际困难,获得群众的认可,也提醒我们在工作中切忌‘乱承诺、假承诺’。要量力而行帮助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提升村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唐亮说。
产业支撑村子走上脱贫路
7月13日,在胡家祠村的田间地头,一颗颗饱满的藤椒挂满枝头,村民刘琼芳正在忙着采摘。说到今年的收入,她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今年的花椒结得好,土地已经按400元一亩流转给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我在合作社务工每月还有 1300 元左右的收入。”刘琼芳因病致贫,又因为缺技术,家庭情况一度十分困难。近几年,随着村里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刘琼芳家也过上了好日子。
初到胡家祠村,农村工作一切都是那么生疏,产业发展推进缓慢。唐亮积极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意,随后便召集村“两委”班子,对产业发展进行了讨论,采取以镇党委政府监管指导、村“两委”引领示范、业主入股带动的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利用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2017年,胡家祠村依托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五统一”的栽培与管理模式,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发展藤椒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转变。2017年,胡家祠村顺利脱贫。
截至今年7月,胡家祠村流转土地面积1250亩,其中藤椒专合社业主流转土地840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 240 亩,莲藕种植业主流转土地 170 亩,为村民提供月收入1000-1500元的务工岗位近100个。2019年胡家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1.31万元。
今年在遭遇春旱、藤椒缺水严重的情况下,唐亮带领工作队、村“两委”强化园区管理,早晨五六点就开始治虫保果,深夜还在浇水抗旱保苗。目前,藤椒长势喜人,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1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蓬勃有力。
如今,胡家祠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我已把胡家祠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5年的驻村工作有辛酸苦辣,5年的风雨兼程也收获满满。”唐亮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林阳)为落实“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促进南部县河湖系统保护和升钟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日前,南部县人民检察院联...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