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花镜》:看300多年前如何养花该书为南充市图书馆馆藏古籍,已入选第一批《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

南充日报 2020-05-13 09:48 大字

●本报记者 罗琴

5月11日,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该馆现有馆藏古籍10万余册,其中不乏一些珍贵古籍,更有多本古籍入选 《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刊刻出版于清康熙年间的《秘传花镜》就是入选古籍之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三百多年前,爱花人陈子将自己养花经验、赏花心得等内容集结成书。直到今天,他书中所记载的养花经验依然被人们参考。

七旬老翁著书 记录352种花卉植物

“余生无所好,惟嗜书与花。年来虚度二万八千日,大半沉酣于断简残编,半驰情于园林花鸟;故贫无长物,只赢笔乘书囊,枕有秘函,所载花经、药谱……”在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秘传花镜》共6卷,除了第一卷封页略显发黄外,其余5卷均保存完好,书中内容字迹清晰,图文并茂。打开该书第一卷,记者看到,除了书名、作者姓名等信息外,就是由作者本人题的600多字的序文,序文介绍了作者信息、对花的喜爱、著书缘由等信息。由此可见,作者陈子著此书时已有76岁高龄。

“这本书的内容以观赏植物为主,但最后一章专述禽鸟、兽类、鱼类及昆虫的养法,总的说来是一本观赏动植物的全书。”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书共分为六卷,第一卷为“花历新栽”,指一年十二个月花期。第二卷为“课花十八法”,论述栽花的全部技术,如种植、分栽、移植、播种、扦插、嫁接、收种、浇灌、治虫、插瓶、盆景、修剪、室内陈设等,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第三、四、五、六卷,分别论述了花木类、花果类、藤蔓类、花草类植物352种,每种之中有名称解释、形态简述、品种类别、繁殖方法、分布地区、栽种要领、观赏特性、用途及栽培历史等。

“作者以毕生的栽培体会,作了详尽的叙述。当时盛栽的花卉如牡丹,介绍了131个品种,菊花152个品种,从内容中可以想见300多年前花卉栽培的盛况,对现代栽培也很有参考价值。”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清代技术也科学 栽培经验古为今用

记者了解到,在《秘传花镜》一书中,对我国古代育种的成绩,有较具体的记述,如指出牡丹为花中之王,北方最多。共记载了牡丹131个品种、芍药88个品种、兰花35个品种、梅花21个品种、莲花22个品种、菊花152个品种、荔枝75个品种等。此外还描述了金鱼的许多品种,表明我国古代选育出的植物和动物品种繁多。

“牡丹和菊花都是我国的本土传统花卉品种,栽种历史都长达上千年,尤其菊花嫁接相对简单,更容易得到新品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常务理事严贤春表示,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赏花,花卉品种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到今天,观赏花卉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经济产业。

记者看到,在《秘传花镜》中,作者对植物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例如,作者写到在育种工作中选种的重要性,谈到桃树育种时说:“取佳种熟桃,连肉埋入土中,尖头向上。”强调育种须选择佳种,播种时尖头向上,才易发芽。《花镜》在进一步总结扦插时称“宜阴忌日”四字,表示扦插植株要选择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这样可使水分不致失去平衡,保证植株成活。

作者阐述的植物栽培技术具有科学性吗?对此,严贤春表示,《秘传花镜》中,作者记载的栽培经验,在今天也具有参考价值。其中,作者谈到“变花摧花法”即阐明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原理,如欲使牡丹、梅花早日开放,可在地窖密室做好保温设备等。“以前是在地窖密室进行温度控制,就和我们今天大棚栽种一个道理,只是今天的栽培设备更加先进。在古籍记载中,前人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念,很多都在今天变为了现实。”严贤春说。

【小档案】

《秘传花镜》

作者:陈子

创作时间:清康熙二十七年

主要内容:该书以观赏植物为主,并有专述禽鸟、兽类、鱼类及昆虫的养法,是一本观赏动植物的全书。该书共分为六卷,第一卷为“花历新栽”,指一年十二个月花期。第二卷为“课花十八法”,论述栽花的全部技术,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第三、四、五、六卷,分别论述了花木类、花果类、藤蔓类、花草类植物352种。

■相关新闻

南充古籍超20万册 数量居全省第二

本报讯(记者 罗琴)按照2020年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工作要求,今年4月开始,南充对全市古籍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调查摸底共有20多万册古籍,古籍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有不少特别珍贵的古籍。

南充市图书馆副馆长刘军介绍,从今年4月初开始,南充市各级图书馆便按照统一部署展开古籍调查摸底工作。调查发现,古籍保存量最大的市图书馆现有古籍10.8万册,驻市高校8万多册,南部县现有古籍2031册、仪陇县363册、蓬安县1810册、阆中市7608册、西充县9384册等。

刘军介绍,古籍按(经、史、子、集、丛)五部体系分类,在善本古籍中,还包括被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徐霞客游记》《大义觉迷録》《温江县乡土志》《四存编》《兵録十六卷》《湧幢小品卅二卷》《文苑英华一千卷》等一批国家二级文物,其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为珍贵。

目前, 南充已基本完成各地摸底调查工作,进入最后的统计编号工作,整个调查工作将于7月全面结束,9月上报。

谈到如何保护古籍,刘军告诉记者,古籍保护主要有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是指不改变原件载体情况下,对古籍进行修复、加固及改善藏书环境。

“想要让古籍服务于今天的社会,最重要的是为人所见到,而古籍大多陈旧,不经翻折。近年来有关于古籍数字化的计划,使古籍呈现在读者眼前成为现实,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刘军介绍,近年来,市图书馆通过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将古籍内容复制,以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与有效利用的目的。

新闻推荐

全力攻坚狠抓落实 严督实导务见成效全市100件大事一季度完成投资197.78亿元,超目标进度11.44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杜杰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100件大事年度目标任务,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要求,强化工作统筹、坚定信心...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