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在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建成250余个文化院坝文化铸魂 一村一韵
●李果 高林阳
4月14日清晨,南部县碑院镇花坛村村委会活动室,朗朗读书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乡村读书活动。
花坛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旱山村,如今这个村旧貌换新颜,村民致富奔康底气十足,花坛村蝶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贫困村建起文化院坝
“人生在世多读书,大好时光莫虚度。开卷有益细思考,深刻道理有帮助。”当天,在活动现场,村民宋云义诙谐幽默的评说引人入胜。平时爱好读书看报的宋云义,积累了不少“墨水”,只要村里举办活动,他都踊跃参加,主动分享读书带来的幸福感。
“贫穷落后,就要改变思想,植入新理念,首先要从读书开始。”与宋云义一样有读书爱好的75岁村民伏兴财说,只要有空闲时间,他都会和其他村民一起读书。伏兴财介绍,花坛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旱山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没有文化活动阵地,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农闲时,村里的年轻人喜欢搞赌博,老年人爱搞迷信活动,邻里之间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
“过去村里没有活动场所,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只能选择在村民院坝里开。”花坛村党支部书记杨文金说,2015年,村里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起文化院坝,购置配备体育健身器材、篮球架、音响、书籍等。这样一来,村民有了文化活动室与活动广场,能综合开展文化、体育、科技、卫生、党员教育等活动。村里还通过村民大会鼓励、引导村民发展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小庭院“四小工程”,栽植晚熟柑橘、李子、皇冠梨等近300亩,实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里举办的文体活动也逐渐多了,文化院坝成为村民丰富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
村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谈及花坛村文化院坝的建设,人们异口同声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敬琼。敬琼热爱文艺,性格开朗大方。“过去,村里几乎没有啥文化活动,生活很枯燥。”敬琼说,如今,有了文化院坝作舞台,每天广播准时响起,50余人齐跳坝坝舞,篮球场、乒乓球场都有村民健身的身影。
“刚建起文化院坝时,很多妇女喜欢跳广场坝坝舞,丈夫大多不理解。”敬琼说,村民思想还是很保守,认为农村女人就应该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
“丈夫不理解,我就拽着他到村文化院坝看看走走。”敬琼说,经过多次交谈,丈夫的态度有了转变,不但不反对,还和她一起去文化院坝组织村民学习政策法规,读书看报,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唱歌跳舞。
在敬琼的带动下,花坛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门。时间久了,大家就把敬琼当作文化活动的主心骨,把文化院坝当成温馨之家。“村里每年举办重阳节、春节大联欢等活动,大家主动献计献策、自编自导节目上台演,图个热热闹闹。”敬琼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每逢重要时节搞活动,十里八乡的群众慕名而来,文化带火了花坛村。
“邻里之间拉近了距离,互相了解,关系更加和谐。”杨文金介绍,近年来,该村持续深入开展“五大”教育活动,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充实群众文化生活,改变村里陈规陋习,还评选致富带头人3人,“好媳妇”10人,文明卫生户90户。
文化铸魂引领新风尚
扶贫先扶志,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柱。花坛村脱贫户杨光润文化低,缺资金缺技术,一家人挤在一间土坯房里。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杨光润不等不靠,常来到村委会借阅农技方面书籍,向村里致富带头人请教“致富经”,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
“以前完全没想到,不出村就能学到种养技术知识。”杨光润说,通过学习,他发展蔬菜10余亩,销售新鲜猪肉,养殖鸡鸭,经营地摊生意,家庭人均年收入超9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村里文化院坝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杨文金介绍,随着文化院坝建成,村民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唱歌、跳舞、下棋、打球、看书、看电影,山村和城里一样热闹。花坛村良好的村风、民风正在形成,文化铸魂正引领新风尚。
“花坛村的变化,只是南部抓好文化院坝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密切结合,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该县按照“一乡一院一品牌、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要求,在全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建成250余个文化院坝。文化院坝成为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助力基层群众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白刚特约通讯员张枥)3月31日,共青团南部县委联合县税务局、南部一小教师代表组成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楠木镇牌坊村,...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