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画家回村建艺术馆让艺术更鲜活更接地气

南充日报 2019-10-09 03:01 大字

●李果 周静

南部县平桥乡打家垭村远山碧翠、薄雾萦绕,蜿蜒的紫岩河从村边杨树林中穿流而过,高洪建艺术馆高利民美术馆就坐落在这个小村子里,默默地述说着画虎名家高洪建和青年画家高利民这对父子艺术家的故事。

勤奋好学 改变人生

10月8日,笔者走进高洪建艺术馆高利民美术馆,一幅幅虎虎生威的虎画映入眼帘,老虎或啸于山林、或立于岩石、或须眉皆立。

“我于1962年出生在打家垭村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读完高小,12岁辍学跟随父母务农。”高洪建告诉笔者,从小爱画画的他,白天闲暇时间,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用未烧尽的柴火碳棒在石板上画。晚上,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他如饥似渴地读着从当时在东坝中学工作的堂兄高红润那借回来的中外名著,不断积累着精神食粮。

“父母亲不准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因为煤油在当时是稀缺物品,3角8分钱一斤,相当于当时一斤猪肉的价格。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耗油很快,父母十分心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高洪建唏嘘不已。父亲告诫他,农民的儿子得务农,得安安分分地守着家里的田地过日子。可是,高洪建不信这个邪,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靠努力改变命运。

“真正接触专业的美术学习是18岁参军后,拜新疆库尔勒师范学院李虎林教授为师,开始学习素描、色彩、油画等,逐渐走上艺术创作之路。”高洪建说,1980年,他的作品《我比山高》参加全国美协举办的大路画展,受到大家的好评,更加坚定了他从事艺术创作的决心。

刻苦钻研 独创虎画技法

“在虎画方面,我最初是画写意画。冯大中的工笔虎出现后,人们普遍认为工笔虎更吸引人,我又探索工笔画法,搜集了很多关于虎的资料,影视的、纸质的、网络的,都用来临摹、借鉴。”高洪建说,最初画出来的老虎毛发柔顺,始终觉得缺少点什么。为了画好老虎,体现出老虎的王者气派,高洪建找到泰国一家私人养虎人的家里,不怕危险,亲手给幼虎喂奶,给大老虎梳毛。他发现老虎的毛质是扎手的,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柔顺。

“当老虎发怒的瞬间,虎毛像钢针一样坚硬无比。”经过深入了解,高洪建开始改变画虎的技法,大胆地将最初的散锋梳毛法转变为开宗立派的中锋梳毛工笔画虎新技法。“虎不是小鲜肉,虎不是白面书生,虎不是猫狗,它是强大勇猛霸气的象征,符合中锋梳毛、力透纸背的画法。”高洪建自豪地说。

高洪建说,他始终以强大的老虎作为自己的精神坐标,到了地方工作,身负从部队带回的伤残,他常常以画虎的精神激励自己去战胜伤残的痛苦,为更多青年、更多残疾人传递坚强不屈的正能量。

2008年,高洪建的国画《群雄图》参加四川省政协办公厅举办的“我为抗震救灾做贡献”书画义拍,成功拍卖3.8万元善款捐赠给地震灾区;2018年12月28日,他的作品被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拍卖出5万元,用于慈善事业……

不忘初心 为家乡巨变谱新篇

在儿子高利民的眼里,父亲是他学习美术、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引路人。6岁起,高利民便跟随父亲学习画画和书法。

“成都洛带古镇、黄龙溪两个著名景区相关负责人得知我有建馆的想法之后,第一时间与我取得联系,表示愿意无偿为我建馆。”高洪建说,他都一一婉拒了,因为他一直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打家垭村建一个艺术馆。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先行。”高洪建说,在农村建艺术馆,是在川东北乃至四川开先河。艺术家们不能坐在城市里搞文化、搞创作,鲜活的艺术必须接地气。在农村开办艺术馆,就是想以艺术馆为中心,带动周围群众,熏陶周围群众,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的认知度,实现村美景美人文美。

据介绍,高洪建艺术馆高利民美术馆除长期陈列高洪建、高利民个人作品外,每年不定期为艺术家和爱好者举办各类书画展览、培训、笔会等活动,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平台。

目前,省通俗艺术研究会授予高洪建艺术馆高利民美术馆“四川省通俗文艺创研基地”,县文广旅局和县文联授予其“南部县群众文化艺术体验基地”等称号。“艺术源于生活,回归于人民大众。把艺术馆和美术馆建在平桥乡打家垭村,就是为了文化下基层,扎根群众中间,为国富民强歌盛事,为家乡巨变谱新篇,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再创辉煌。”高洪建如是说。

新闻推荐

欢庆农民丰收节

9月23日上午,南部县在县城红岩子广场举办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并展销该县农业特色商品。当天的特色商品展销活动吸...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