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满目春

南充晚报 2019-03-07 02:13 大字

■ 南部记者站 张枥 曹伯同 高林阳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南部县的田间地头已是春潮涌动,沃土上广大农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春耕生产中,田野里春播春种和科技下乡等呈现一派热火景象,勾画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画卷。

“绿色”先行备春耕

“以前这里是一片撂荒地,谈不上春耕。这两年,规模发展晚熟柑橘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比大水漫灌节水近一半。”3月5日, 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永凯说, 这段时间他们组织40余村民投入到紧张的春耕生产中,早上、下午集中作业, 每个工序都做到精细化、 标准化。

去年尝到滴灌的“甜头”,今年刘永凯准备扩大灌溉面积。 他说水肥一体,省时省力,大幅减少作业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南部县大力推广和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人们在春耕备耕中也紧盯“绿色”。县农牧业局农技中心负责人周光胜介绍,近段时间,他们接到许多咨询科技种田、 农作物绿色增产技术等方面的咨询电话。 今年围绕化肥使用零增长目标, 南部县优化制定大春作物施肥配方11个,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80万亩,施用配方肥1.8万吨, 农户的农业绿色发展观念逐步确立。

人勤春早正当时

记者站在碾盘乡旱拱桥村村口,远远就能听见隆隆的马达声,寻声望去田地里随处可以看到村民正操作机械进行耕种的身影。

“去年,我家的3亩水稻全程实现机械化,亩产超过800公斤,每亩收入接近2000元。” 旱拱桥村幸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王金全告诉记者,依托农机开展春耕生产,已经成为“时尚”。

原来,早在2014年4月,旱拱桥村的310户村民通过商议成立幸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全村大面积实施机械化。

在雄狮乡碾盘村,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着除草、施肥的身影。谈及春耕生产,碾盘村村民程德林颇为兴奋。 他说,以前, 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农业生产粗放、种植结构单一。如今,土地变成了产业园, 自己则在产业园里务工,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收入近4万元。像程德林一样, 定升公路沿线大多数村民已经由传统的“备春耕”变作了“入园区”,传统的耕作种植成为了就业务工。

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以来, 今年全县已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60户,培育农机专业大户210户,实现农作物生产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此外,该县还打造盘龙-八尔湖、定水-双峰、火峰-长坪三条特色产业示范线,解决10余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多措并举保春耕

记者走访发现,近段时间,县城草市街来来往往购买农资的群众络绎不绝, 几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更是引得不少路人注意。“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检查, 严防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县上精心组织了“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对经销农资进行严格的检查“把关”。

与执法人员的铁面严格不一样,在兴盛乡二龙场村农户的家中, 县农技人员正走村串户, 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涉农政策宣传、种养技术讲解等, 热烈的咨询场面让村民们感到分外温暖。

“走到农民之中,走进田间地头,结合群众实际,传授农技知识。”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30余人次,检查农资店铺仓库170余处, 查获各种违法行为立案4起。根据农民实际生产需要, 发放宣传教材,并开办农技培训班。

新闻推荐

七旬金钱板艺人的曲艺人生

■南部记者站李果王林均高林阳文/图年少时,因为迷上金钱板弃文学艺终得一技之长;学成后,行走在各乡村为群众服务1万余场...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