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村民脱贫奔康让姐弟重回课堂 记省综合帮扶队员蒲峰的脱贫攻坚帮扶之旅

西昌都市报 2019-01-24 09:30 大字

蒲峰(右一)和队员们在山路边就地开会解决问题。 在蒲峰“舅舅”(中)资助下重新回到校园的两姐弟。

文/图本报记者白里呷

有这样一个人——他,每天白天和综合帮扶队的队友们走大山、串乡里,开展帮扶活动,工作起来不知道苦和累,村民有啥困难就找他,他帮助村民的事数都数不过来。

每天早晚都会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照顾着两名无血缘关系的特殊困难儿童,用一颗炽热的心传递着爱心,让爱温暖着山区的贫困孩子。

他叫蒲峰,是南充市南部县农牧业局派出的省综合帮扶队驻金阳青松乡的一名帮扶队员,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他“大哥”,两名特殊困难儿童叫他“舅舅”,当地干部群众称他是“爱心人”。

仁者父母心关爱两姐弟

重新找回学习与亲情的快乐

2018年6月,现年47岁的南充市南部县农牧业局工作人员蒲峰,通过自己的积极争取,跟随着省综合帮扶队的10余名队员,来到金阳县青松乡,开始了他的脱贫攻坚帮扶之旅。

来到青松乡后,入户调查、产业发展、解决困难……无休止的工作,让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回一趟家,每天只能通过电话与家里的妻儿联系。

在一次入村开展脱贫工作中,他和队友在郎德村郎德组发现了两名没有上学的姐弟俩,一问才知道,这学期要开学时,这两名孩子的父亲患了怪病不知去向,母亲带着最小的儿子外出打工也失去联系,因而,姐弟俩失学在家。

“孩子不上学是不行的,怎么办?”“上学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什么?”蒲峰和队友围绕姐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以及日常的照顾和管教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商讨之后,又深入到当地农户家里,向邻里乡亲详细了解姐弟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

“我来资助这两孩子上学,直到大学毕业,所有学习生活费用全由我来承担!”蒲峰做出了这个改变姐弟俩命运的决定之后,立即把姐弟俩接到乡上,给他俩洗澡,购买新鞋、新衣服、书包及生活日常用品,又联系乡中心校老师办理入学事宜。

从此,每周周一至周五,两姐弟吃住在学校,每个周末,就到乡上与蒲峰同吃住、共生活,时间一长,与蒲峰成了亲密的“一家人”,孩子亲切地叫蒲峰“舅舅”,蒲峰也重新给两姐弟取了好听的名字,姐姐叫俄晓妮,弟弟叫俄凉州。

“我既当爹又当妈,把他俩当成作自己亲生的来照顾,这几个月来都给他们买了四五套新衣服了,彝族年也给他们买了新衣服,孩子们高兴惨了!”蒲峰说,现在,俄晓妮12岁、俄凉州8岁,他在青松乡的3年帮扶时间,在这期间照顾好他俩,到自己驻村帮扶期满时,俄晓妮已经15岁、俄凉州也11岁了,到那时,他俩也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他就从资金上和精神上给予帮助,有空再来看看他们。

蒲峰的善举,受到当地党政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称颂,当地村民每每说起这姐弟俩,都说他们遇到了好心人。一位村民说:“真的太感谢这位好人,如果没有他的爱心帮助,这姐弟俩就真的失学了。”

姐弟俩感受到了蒲峰如父如母般的关爱,生活又回到了幸福美满的时光,一直愁苦着的脸又绽放出如花的笑颜。“如果不是‘舅舅’,我俩就读不上书了!”俄晓妮乐呵呵地说,蒲峰改变了她和弟弟的人生,让他们如愿以偿地坐回教室里读书,她和弟弟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脚步丈量民情

真心为村民排忧解难

“光明磊落处事,团结包容共事,顾全大局想事,雷厉风行干事!”这是蒲峰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最简单、最直接的工作原则,来青松乡帮扶前是这样写的,来到青松乡后,他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帮扶帮什么?扶贫怎么扶?蒲峰认为,村情民意熟记于心、了然于胸,才能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脱贫。于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综合帮扶队队友们一起,到每户村民家里实地查看,搞清楚、搞准确每户村民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需要,重点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

不到半年时间,蒲峰和队友的足迹遍布全乡每个角落,全乡1000多户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的足印。他,已从一名“外地人”真正变成了“本地人”。

面对脱贫目标和任务,蒲峰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和队友们沉下去、摸情况、搞调研、理思路、谋发展,用精准的理念推动绿特产业发展,用项目化的理念精准对接政策,全面落实精准脱贫的各项举措,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银厂村白银厂组位于西溪河边上,到乡政府需要走五个半小时的时间,这个组77岁、左手残疾的村民陈兴海早年丧妻,儿子患了疑难杂症后,儿媳妇又丢下儿子跑了,于是,爷孙三代人相依为命,家里非常困难。蒲峰了解到实情后,带着陈兴海到乡上,开起自己的私车,专程送到县残联去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途中食宿帮助,办到证后再护送他回家。

“之前一直没有能力去办理残疾证,现在蒲峰帮我办起了二级残疾证,享受到了相关补贴,真的是十分感谢蒲同志了!”陈兴海说起蒲峰,就止不住说“蒲峰是好人,是个爱心人!”

据当地干部群众介绍,蒲峰一直心系弱势群体,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不仅为陈兴海家的孙子补上户口,还把6户弱势群体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有群众说,蒲峰爱哭,只要看到弱势群体、贫困群众的苦难,他就流眼泪,这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心的缘故。也有群众说,蒲峰是一个爱笑的“大哥”,只要工作顺心了,他满脸挂笑,看到一些农户有了收入,日子好过了,他总是笑眯眯的。

为了脱贫攻坚,蒲峰几个月不能回家与妻儿团聚,只有通过手机微信和她们“见见面”说说话,也会随时发一些村里和自己的情况给妻儿看,告诉她们,自己是在这里陪着更多的人、更多的孩子。

谈到下来的打算、自己未来的计划,蒲峰豪情满志。“为了彝区群众脱贫,再苦再累无怨无悔,贫困户不脱贫誓不罢休,任务不完成,一直前行!”这是蒲峰在脱贫攻坚路上一直铭记于心的初心,也是他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更是他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喊出的铮铮誓言。

新闻推荐

杜克荣:人至耄耋亦不休 创办11个“家长学校”,撰写38本教材,创作无数剧本、诗歌…… 关爱留守儿童,他做了很多

□邹安音文/图喂年龄小的孩子吃饭,为他们整理床铺,杜克荣对下一代的关心细致入微三尺讲台,是杜克荣奉献了一生的地方杜克荣...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