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普:群众是改革开放的英雄
■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 文/图
80岁的杨兴普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对于改革开放40年的真切经历,他表示很幸运也很幸福。12月11日,当杨兴普出现在采访现场时,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建设者所特有的气质和神采,依稀还在。
紧急关头 一个电话挽救县城
上世纪80年代初, 杨兴普担任南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因为主任病休而主持工作。1981年7月的一天, 杨兴普领取两张川剧票, 下班后带着老婆和孩子, 前往南部县城柳林公园附近的川剧团,赶去看戏。走到河坝边,看见围着不少人。他过去一看,发现嘉陵江出现反常变化, 江面水位在悄无声息地向上猛涨。
“有情况!川戏莫法看了。”杨兴普告别妻儿,返回办公室,要求邮政局接线员接通广元方向的电话, 他要详细了解一下嘉陵江上游水位的情况。电话通了, 那头第一句话就是:“广元已经半个城市遭淹了!”
当时,县委书记、副书记在外开会,县长在下乡,通讯不便。他当机立断,立即请示在家的常委开会,共商对策。会后,县委办一共发出3份紧急通知,要求除6居委会外,全部居民、 财物和牲口, 一律搬迁到车站、南部中学、南部师范等高处,等待洪峰过境。
“群众是伟大的。”杨兴普说,通知一发出,干群一起行动,短短几小时,县城被搬迁一空。洪峰来临,南部县城因搬迁及时, 无一人伤亡。“当时整个南充境内并未下雨, 谁也无法预见嘉陵江的汛情。如果那个电话打不通,核实不到汛情, 也就没有谁敢下达搬迁居民的通知。”杨兴普说,那个时代从群众到干部, 每个人的敬业态度是有目共睹的。
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开放。1980年,南部县委组织了一个考察组,到湖南郴州、广东东莞等地转了一圈,杨兴普受到很大震动, 回来后他写了一个考察报告,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汇报。报告引起了广大干部的强烈共鸣。 在这种情况下, 南部县的乡镇企业发展开始着力,逐渐涌现一个高潮。
“那个时代,人人都在思考改革,都在追求改革。”杨兴普说,当时南部县出现一个引起极大轰动的事,那就是搞了一个“智力支乡活动”,把南部籍在外地改革开放前沿的官员邀请回乡,共商家乡发展大计。为接待这批领导, 县委县政府组织一个考察队,赴南部各乡镇参观。当时,这些领导干部深有感触,会后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南部发展争取到很多的条件。
凉山购电促进西充经济发展
1985年至1993年, 杨兴普调到西充工作, 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当时西充资源缺乏,万事待举。西充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致富,水电路;经济要发展,山上要有树”。在随后数年,西充县上马“长江防护林工程”“龙滩河治理工程”“升钟水库灌区工程”等, 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工程夯实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随后,县委县政府提出县城改造工程,对3条主街全部硬化,全城新建5座公厕,修建农贸市场,使县城功能日趋完善。
“全县盘子大,底子薄,突破点在哪?”杨兴普说, 当时的西充人敏锐地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这个机遇。几乎一夜之间,一些乡镇企业走向历史舞台。“有些企业过去有,但不死不活,规模也小;有些企业为市场调研后的新建企业。”当时,全国掀起乡镇经济发展的热潮, 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西充县也承接了东风。 当时的川沱酒厂、风机厂、织布厂、绸厂等10家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每家企业实现年利税达100万元以上。更为难得的是,新疆与西充联合建立了新川葡萄酒厂,在当时这是极为少见的。
“时代出英雄,英雄就是普通群众。”杨兴普说,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地方,短短几年经济出现惊人的发展。1985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仅只有750万元, 但到1993年已经达3800万元,增长达到5倍之多。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人心思干、勇于奉现、勇于探索的全国大环境分不开。
杨兴普说,有一件事情,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全县要发展乡镇企业,但是不通电。 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把高压线架设至南充并网,但是却出现了“电荒”。其时,西充县一位在凉山冕宁县工作的老乡给杨兴普提供了一条消息,冕宁有较充足的电。县委县政府便从冕宁县购买了3000千瓦时电, 经重庆输送到西充, 才解决了用电问题。“从无到有,无中生有,这就是当时的时代精神, 也是改革开放所需要的精神。”杨兴普说。
新闻推荐
南部县坚持生活水、生产水、生态水、观光水“四水共建”治水兴水走丘区县域经济发展农建特色之路
近年来,南部县以全面推进生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亲水南部为主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高...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