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扶持下,何琼华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经营小买卖 走出困境奔向幸福

南充日报 2018-05-23 06:18 大字

●李果 王林均

丈夫瘫痪,家中经济捉襟见肘……面对重重困难,南部县东坝镇园坝寺村村民何琼华没有怨天尤人,在享受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后,她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和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何琼华通过经营小买卖,重新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家庭遭遇变故

22年前,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何琼华和丈夫周绍洪一起到广州务工。随后的10年间,通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何琼华一家逐渐过上了较为殷实的生活。然而,就在何琼华盘算着如何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时候,周绍洪却因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

“那几年,毒品不仅耗尽了家中的积蓄,也拖垮了丈夫的身体。”何琼华说,2011年,帮助丈夫强制戒掉毒瘾后,为了重新开始生活,她和丈夫离开广州,到山东一家型材厂上班。

“原本以为换了地方和工作,一切就会好起来,谁知道还有更大的灾难和痛苦在后面等着我们。”2015年4月的一天,因为一场车祸,周绍洪住进了医院。这场车祸不仅花费了20多万元的医药费,也导致周绍洪下肢完全瘫痪。“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从那以后,何琼华留在家中照顾病床上的周绍洪,没了经济来源,何琼华万念俱灰。

“一想到务工几十年,家里还是个破旧的土坯房,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现在又遇到这样的事,我当时真想一死了之。”何琼华说,但一想到一双子女,她又打起精神,负重前行。

扶贫带来希望

2015年12月,正当何琼华一家感到生活无望时,帮扶单位县广播电视台下派到该村的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走进了她家,详细询问了她家的情况。随后,何琼华一家人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解决何琼华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先后帮助周绍洪申请了1万元的临时救助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们一家人住上了好房子。为了让他们一家人有长期稳定的增收门路,帮扶单位和村两委为何琼华提供了公益性岗位等,并将其女儿介绍到南充务工。

“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支持,帮助我们渡过了眼前的难关。可光靠党委政府帮助也不是长久的办法,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在享受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后,何琼华并没有因此产生依赖思想,而是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

经过多方考察,何琼华决定在东坝镇开一家粉馆。“这样不仅能够为家里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还方便照顾病床上的丈夫和正在上初中的儿子。”何琼华说。

“开粉馆挣得了多少钱?本钱又从哪里来?”尽管开粉馆的想法遭到了丈夫的强烈反对,但一想到家中的实际情况,何琼华还是下定决心,在安排侄女学习技术的同时,她则四处寻找合适的店面并筹集开粉馆所需要的资金。

得知何琼华准备开粉馆,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又为何琼华发放了产业周转资金,并帮助她申请了2万元的贴息贷款。

勤劳创造幸福

“请大家快进来坐!”5月21日上午,当记者慕名来到东坝场镇向阳桥街何琼华经营的粉馆时,店里有很多食客,宽敞、整洁的粉馆里热闹不已。看到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前来消费,尽管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何琼华还是迈着轻快的脚步忙里忙外,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经营粉馆非常辛苦。”何琼华告诉记者,每天凌晨4时就要起床熬制大骨汤和做其他相应的准备工作,而每天晚上则要等到9时以后顾客走完了才能关门休息。此外,她每天还将丈夫的饮食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

“只要一家人能够过上好日子,苦点累点又算啥。”何琼华说,今年3月开业以来,粉馆的生意一直都很好,收入也非常可观。

看到何琼华通过辛勤劳动给家中带来稳定收入,病情稳定下来的周绍洪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最近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都会坐着轮椅到粉馆来转转,每当和熟悉的顾客聊天的时候,他都会主动向大家讲起这两年来家里发生的可喜变化以及党委政府对我们家的帮助。”何琼华说。

新闻推荐

水质自动采样无人机 “飞”往全国各地

(记者张蓉萍见习记者罗虹)起飞、水质取样、平稳落地……通过遥控器操作,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重达十几公斤的无人机就完成...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