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率将达90%以上,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覆盖城乡

南充日报 2018-02-09 06:01 大字

●本报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马小秋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人士介绍,南充市生活垃圾用于环保发电的比率相对偏低,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如何科学高效地处理垃圾,是绿色发展的一大任务。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充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方案》,根据方案,南充市将采取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形式,以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为依托,对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污泥和垃圾分拣利用等处理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推进城镇垃圾处理设施服务范围逐步向乡村延伸,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能力达到3300吨/日,新增环保发电处理能力2500吨/日,全市垃圾环保发电率达90%以上;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覆盖全市城乡;城区、乡镇和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 分 别 达 到98%、95%和85%以上。

A 垃圾处理方式落后 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据市城管执法局局长陈斌介绍,截至2017年6月底,南充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已经覆盖所有城区和66%的乡镇,2016年收集生活垃圾82万余吨,平均每天2260吨,各地收运模式主要采用环卫部门负责和外包两种。

生活垃圾处置方面,截至2017年8月,全市已建成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8座,达到每日2520吨的处理能力。市辖城区生活垃圾转运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其他县(市)均采用填埋处置,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焚烧发电处理率达40%。

目前,南充的建筑垃圾均采取填埋处理,未实现回收利用。全市仅有一家医疗废弃物处置企业,每天处理能力仅5吨,目前正在启动扩能。全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污泥150吨左右,大部分进入填埋场;污泥含水率接近80%,未达到含水50%以下的要求。

陈斌认为,目前,南充市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环保发电率低,距省政府要求2020年达到63%仍有差距;部分建成投入运营的处理设施处置能力低,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各地城镇面积逐年增大,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他说,各地需抓住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城镇垃圾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能力。

B 政府购买服务 推广垃圾治理新模式

如何有效处理垃圾、工业污染等,国外采取的市场化处理机制值得借鉴。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张灯介绍,有的国家把工业排放物作为产权进行交易。政府制定排放标准,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可以获得补偿,不达标排放的企业则需支付排放费用。

张灯说,“这样一来,通过市场调节,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获得鼓励,将会继续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暂时在排放方面不达标的企业,要么压缩生产规模,要么提高生产技术和排放物处理水平,进而减少排放,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他说,在垃圾处理方面,南充广泛采用市场手段。

据陈斌介绍,南充将按照全城布局、市场运作、前瞻建设、系统推进的原则,推广“全城统筹规划、县区统一打包、投建运营一体、政府购买服务”的垃圾治理新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垃圾管理体系。在优先发展垃圾环保发电项目的基础上,采取PPP等多种有效模式,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解决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能力达到3300吨/日,新增环保发电处理能力2500吨/日,全市垃圾环保发电率达90%以上;新增渗滤液处理能力1000吨/日,新增转运能力1000吨/日,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覆盖全市城乡;城区、乡镇和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95%和85%以上;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800吨/日;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污泥和医疗垃圾等无害化处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南充将采取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形式,以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为依托,对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污泥和垃圾分拣利用等处理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划分三大区域,即,顺庆—高坪—嘉陵、阆中—南部—西充、仪陇—蓬安—营山,产业园分别建在嘉陵区、南部县、营山县。

此外,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按期完成南部县、营山县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以及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任务,完成各地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扩容。确保各县(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和污泥处置设施满足需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全面完成覆盖全市的餐厨垃圾和医疗废弃物收运系统和处理设施建设任务。

结合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实力雄厚、专业技术成熟、管理经验丰富、运管理念先进的大公司、大平台开展项目建设。

完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和市物化,确保全市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全覆盖、全收集;引进社会资本,采取社会投资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模式,解决收运体系建设资金问题。

不仅如此,南充市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结合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设智慧环卫平台,建立我巿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动态监测,确保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安全达标运营。

C 分阶段实施 2025年环保发电处理率达90%以上

据陈斌介绍,南充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方案将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7年至2019年),南部县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达到日处理800吨能力,预留二期400吨/日能力;营山县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达到日处理600吨能力,预留二期300吨/日能力;巿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第二期400吨/日处理设备扩能。全市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1800吨/日,达到260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处理率达90%。

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巿辖城区、阆中市、县城(建成区)和建制镇的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95%、85%和70%以上。全市普遍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工业固体废弃物、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泥、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阶段(2020年至2025年),清扫保洁和转运处置基本实现市场化,覆盖全市城乡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建成。全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处理率达90%以上;城区、乡镇和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95%和85%以上;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医疗垃圾、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处置能力满足需要。

新闻推荐

充实农民“精神粮仓” 耄耋老人带领乡亲建书院截至目前,已有50余户农户报名建家庭书院,其中30余户已建成

●李果王林均刘锐锋2月5日,南部县保城乡大圆山村,80余岁的退休干部敬洪琳创建的“升钟湖敬洪琳家庭无声书院”里,腊梅的花香裹挟着浓浓书香,老人多年收藏、创作的书籍和字画摆满了客厅、书房和卧...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