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学校教育方式、农民致富途径等发生了明显变化———搭乘网络快车 增添发展活力

南充日报 2017-09-06 04:29 大字

●张枥 李果 曹伯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部县不断强化网络通信建设,营造通达的信息环境,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拓宽了基层群众就业创业的路子,丰富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

网络教学 拓宽农村学生眼界

9月4日,桐坪乡桐坪小学五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老师在讲课的同时,还播放了视频、图片等,学生们看着投影充满了好奇。

“以前上课都是听老师讲,现在还可以通过屏幕看到画面,感受更加直观。”“现在上课更有意思,还能看电影!”学生们表达着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的喜爱。

脱贫攻坚开展以前,地处偏远的桐坪小学还十分陈旧,硬件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遇到恶劣天气甚至断电缺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那时候就这样。需要的教学资料,全靠老师誊抄。”该校负责人邓宗盛说。

“网络让偏远的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一样拥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邓宗盛告诉记者,通过网络,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进入课堂,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育水平。

杜康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父母都没有上过学。在普及信息化教育以前,他每天只能回家温习功课。“现在我就寄宿在学校。放学后,可以通过网络看视频中老师的讲解,还能在线和许多同学进行面对面讨论、交流,学习效果好了很多。”杜康说,他的成绩因此有了明显进步。

“教育信息化极大地改善了边远山区的教育状况,促进了教育公平。”如今,在桐坪小学,孩子们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名家的音乐课,观看到名家的绘画教学视频,和大城市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

科技扶贫 专家网上诊断农情

日前,记者来到三清乡积极村,村党支部书记陈朝国正在贫困户马开文家的蚕房里,对发生病变的蚕进行拍照、上传。“过去,一旦蚕发生病变,请县城的专家到实地‘看病\’,得等好几个小时,来来回回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现在好了,利用网络建立的科技扶贫在线解答平台,为农民搭建起‘零延时\’无缝对接沟通平台,第一时间就能完成农情诊断,‘看病\’再也不用等啦!”陈朝国说。

然而,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前,积极村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村民也养蚕,但由于缺少技术,桑树、蚕等管护都不到位,收入提不上去,大家也没有了信心。”陈朝国说,后来,桑树砍了,蚕房破了,大家都不愿意留在村里发展,村级产业停滞不前。

而现在不一样了。“网络通信的完善,让村子发展有了后劲。农村信息化平台,让‘泥腿子\’也能干成大事业!”陈朝国介绍,依托网络信息服务,村民严格按照网上专家的指点进行喂养,并了解供求价格信息,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据介绍,针对不同的农情,积极村还利用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开设远程教育农民课堂,对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养殖、种植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群众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有远程视频教学和专家的‘现场\’指导,我很快就学会了蚕桑管理技术。现在在蚕桑产业园上班,离家近,又能挣到钱,增收致富不愁了!”贫困群众王兴术告诉记者。

该村还通过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帮助贫困户了解中、省、市的扶贫政策、脱贫先进经验,邀请专家进行网络教学,指导广大群众学习新技术,发展致富产业。招引业主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周边贫困户签订劳动合同,安排就业岗位,利用产业优势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该村还借助该县“就业扶贫掌上直通车”搭建用工平台,建立微信招工群、商会转移就业QQ群等,帮助村民筛选符合条件的职位,并通过视频与企业进行交流,让贫困群众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

发展电商 土特产品销全国

“点击鼠标,核桃、土鸡蛋等农产品就能卖出去,客户收到货后,钱很快就能到账。”走进兴盛乡二龙场村贫困户高春德的家里,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将刚刚摘下来的新鲜核桃进行打包,脸上堆满了笑容。

和高春德一样,如今在南部县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利用互联网这个渠道,把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日趋成熟的农村电商,成为了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加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二龙场村地处丘陵,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所产的核桃、花生、芝麻等农产品,因绿色、天然、无污染,备受消费者青睐。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以来,村里许多农产品遭遇了销售范围窄、渠道少,质优价廉还没有销路的尴尬,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该村村主任高小聪介绍,为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该村依托网络把村子与外界连接起来,建立起的农村电商代办点,不光卖出了山里的土特产,还方便村民购买全国甚至全球的商品。

从2016年4月开始,村主任高小聪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一有空闲,就会看网店里有没有买家的留言。在他的村淘网店里,产自该村及周边村子的脆香甜柚、蜂蜜、土鸡等土特产吸引了许多买家,不断有重庆、成都等地的客户光顾、下单,1年多来,销售额达到近15万元。

据介绍,农村电商还带动了二龙场村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该村规模种植中药材黄蜀葵50余亩,栽种“青见”柑橘300余亩。“打好生态牌,把这里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高小聪说,今年,他还将联合种植大户和贫困群众,打造二龙场村农产品品牌。

该村党支部书记高明权告诉记者,如今,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民的致富路也越来越宽,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实现了买进卖出,农产品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农村电商的跨地域特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打破传统市场销售的局限,填平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信息鸿沟”。

新闻推荐

群众向中央环保督察组反映嘉陵江南部县盘龙段砂石场环境污染等问题。接到该交办件后,南部高度重视,赓即展开调查处理———粉尘噪声扰民 10家砂石场停产整治南部县盘龙

●本报记者刘洋实习生周星贝在南部县盘龙镇境内的嘉陵江边,睿博砂石场内一条运输便道已经建成———该砂石场正在整治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污染环境、影响他人,附近9家砂石场均已停业整治。...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