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残疾人开加工房 无添加面条销全国
●李果 王林均
在南部县老鸦镇松林村,一提起赵清武,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他是一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但身残志坚,依靠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建起了加工房,加工的面条销往陕西、河北等地。凭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活出精彩人生的赵清武,成了乡亲们心中的致富榜样。
突发事故 家庭陷入困境
52岁的赵清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赵清武一直在该县一家汽修厂上班,工资虽然不高,但养家糊口不成问题。1996年,赵清武所在的企业倒闭,他成为了一名下岗职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熟人的介绍下,赵清武和妻子来到新疆一家矿场打工。“那时,月收入超过3000元。”赵清武说,在当时,他和妻子的收入还算不错,他们商量着再工作几年,等有了一定积蓄后,就一起回乡创业。
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9月的一天,赵清武像平常一样,在矿场巡查时,不幸遭遇煤矿坍塌事故,导致脊椎严重受损。事发后,赵清武在医院住院治疗,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
“有妻子在身边,我感到很踏实。”赵清武说,那段时间,妻子很辛苦,为了照顾他,没能好好休息,累得有好几次差点晕倒。妻子告诉赵清武,他的脊椎受损严重,为保住生命,必须高位截肢。赵清武当时就懵了,这以后的生活可咋办呢?妻子在一旁安慰:“不怕,还有我呢。有人在,没啥。”赵清武说,进行手术后,他的身体好转,最后选择回家治疗。
妻子自杀 灾难再次降临
正当一切都在变好之际,灾难再次降临到赵清平身上。1999年初,赵清平的病情恶化,出现了并发症,经医院诊断为肾囊肿败血症,医院向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一向坚强的妻子彻底崩溃了,整天以泪洗面。”赵清武回忆说,那几天,妻子变得沉默寡言,没过几天就服药自尽了。
“我的生活几乎陷入了绝望。”赵清武说,妻子的离世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想随妻子而去。“但我的两个孩子还需要人抚养啊,我不能让他们成为孤儿,我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赵清武回到家中。“只有精神不倒,病情才会好。”赵清武告诉记者,他有信心战胜病魔。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清武的病情奇迹般地出现好转。
没有了妻子的照顾,赵清武只能自己锻炼、做家务活。他不断尝试自己下床、使用轮椅和洗衣服。由于起居不便,赵清武在床边拴了一根绳子,一方面锻炼上身肢体,一方面便于活动。“只要有心,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赵清武说,他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借助木杵子洗衣服,用电饭煲做饭等。
自强不息 生活燃起希望
2014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经群众举手表决,赵清武被确定为贫困户,依靠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赵清武在县残联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先后开办了自己的小作坊,加工烤酒和面条。慢慢的,日子开始过得有声有色。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帮助了我。”赵清武告诉记者,县上相关部门免费为他改造了用电线路。他借助县上的“四小工程”产业扶持金顺利地开办了加工房。
赵清武的面条始终坚持原生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让乡亲四邻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面条,得到了广大乡邻的好评和认可。为打开销路,赵清武还在网上开了微店,面条远销陕西、河北等地,同时借助南部残疾人网销售产品。
赵清武说,他会继续把这个加工房做好,还要努力去帮助其他的残疾人,让他们笑对生活,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生活就是如此,虽然不能拒绝不幸,却可以选择自强不息。在赵清武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奋斗不歇,不虚度人生。”该县残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任高明记者牟廷河)记者昨(27)日获悉,今年以来,南部县检察院积极推行督察官制度,全面深化检务督察,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目前,共发现问题3处,均得到及时有效整改。据了解,在该院党组统...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