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君:用执着与坚毅当好法治参谋员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琴 文/图
两次荣获“南充市优秀公诉人”称号,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入选四川省检察机关省级公诉人才库;2020年被司法部评为 “全国优秀法律顾问” ……她就是今年41岁的杨丽君,现任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二科科长。18年的工作生涯,杨丽君先后在阆中市检察院、南充市检察院、南充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南充市司法局工作。在同事、朋友眼中,严谨是她最优的品质,睿智是她最大的特点,阳光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志存高远 从“公诉人”变身“审查人”
从全市优秀公诉人到全国优秀法律顾问,杨丽君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也收获赞许无数。而杨丽君的法律顾问生涯,要从2014年主动申请担任公职律师正式开始,这份主动源于2年前萌生的一个新想法。
当时的杨丽君33岁,已经在检察系统工作了9年,凭借扎实功底和过硬素质,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顶着“全市优秀公诉人”的光环,杨丽君毅然选择离开,转行到政府部门从事法制工作。“刑事审判只是单纯的事后追究,而法律最大的作用应该是防患于未然,我想趁着青春尚好,到更广阔的天地发挥法律人更大的价值,真真切切参与到法治建设的一线中去。”谈到离开熟悉的岗位,杨丽君这样说道。
一切从零开始,政府法制工作几乎不涉及刑事法律,经验归零,压力巨大,性格刚毅的杨丽君热情满满、斗志熊熊。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典籍,成了杨丽君的“枕边书”,无数次挑灯夜读的孤独撑起了坚定前行的步伐。一次次实战中,她全力以赴、据理力争,只为守住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勤奋学习 同事眼中的“活法典”
2015年,杨丽君接到一起某公司不服市人社局工伤认定而提起的行政复议案件,受伤员工一口咬定“自己在完成公司交办任务的途中受伤”,而责任公司却坚持声称“员工私自离岗受伤,与公司无关”,各执一词,难辨真假。为查清真相,杨丽君白天到事发地调取出警记录、搜集证人证言,晚上加班加点研究卷宗、梳理事实,最终证实受伤员工串通他人,向市人社局作了不实陈述,工伤认定无效,被当即撤销。伤者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面对当事人的辱骂威胁,杨丽君没有畏惧,心无旁骛打赢了官司,最终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这样的案件,杨丽君受理的太多太多,但她从无怨言、也不倦怠。
勤奋、实干、公正,她很快换来了“公诉人”到“审查人”的华丽转变,短短6年时间,人人夸赞的刑事专家变成了大家眼中的行政法律专家,全市各地各部门遇到的合法性审查难题,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向她请教,各类培训班上,也从此多了她的授课身影。大家都称她为“活法典”。
精益求精 工作保持“零出错”
杨丽君现任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二科科长,她明白合法性审查工作来不得半点随意、也出不得半点差错,“高质高效”一直是杨丽君工作的第一准则。从事合法性审查工作5年以来,平均每年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100余件,至今保持“零出错”的记录。
成绩来源于用心和努力。杨丽君从不拘泥于某种方式进行审查,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审查。用电脑查询资料、向起草部门咨询、找相关专家讨教、向上级部门请教等等,一切有助于正确提出审查意见的方式都是她常用的方式。
杨丽君常说:法律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没有人能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的法律规定,而行政决策的违法,带来的后果将不可估量。在旁人眼中,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审查件,她都秉持小心谨慎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在审查《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的通告》时,杨丽君对文中“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这一专用名词感到陌生,立马进行了仔细研究;在审查《新开航线航班的请示》时,又对涉及航班计划调整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充分考虑相关名词或惯例对行政决策的影响。在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时,她早已习惯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生怕出现半点疏忽和纰漏,即便只有几行字也会反复核稿十余次。
“只要每一位法治工作者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做一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未来的法治化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杨丽君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连日的晴好天气,到花田酒地景区的游客逐渐增多。本报记者李独懿摄鲜花盛开,清明赏花正当时。本报记者李独懿摄□本报记者李...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