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沟的翻身仗

南充晚报 2021-01-29 00:49 大字

1 月 22 日 一 大早,阆中市思依镇杨家河村脱贫户张国会、覃灿华、杨明权等人组成的清洁小队, 沿着2公里长的杨家河竹筏漂流区清理河边的白色垃圾。

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启宪告诉记者,在杨家河村,像张国会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很多。他们或是在景区务工,或是种植香桃、 开办农家乐,通过景区带动,全村188 户 脱 贫 户 均 受益。 初步统计,2020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4000多元。农旅融合发展,让村民持续增收,杨家河村被评为四川省2020年文化扶贫示范村。

农旅融合促发展

杨家河景区环境清幽,风景秀美, 乡土文化元素丰富,有“思依杨家河,阆中小九寨”的美誉。

2017年前,杨家河村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穷山沟,沿河谷一带分散居住着不少村民,传统种植养殖、外出务工是主要的增收途径。2017年,杨家河村迎来了发展机遇,在政府“旅游带发展、建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下,依托风景优美的杨家河流域, 全力以赴发展乡村旅游。

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该村成立阆中市杨家河香桃种植专合社, 全力发展香桃产业,村组干部、种植大户、群众代表还到西充县古楼镇学习香桃种植技术。经过几年发展,目前香桃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

“香桃个头大、口感脆甜,采摘价可达10元/公斤,2020年香桃成熟时,我们组织了为期一天的采摘节, 当天线上、线下销售量就达3500多公斤。” 村委会副主任杨正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到2021年,香桃将达到盛产期,亩均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6元/公斤的出田价计算, 亩均收益可达12000元,纯收入可达6000元/亩。”

游客来了,要有能看的、能玩的、有吃的,要留得住人。香桃产业逐步成形, 景区同步开发竹筏、乌篷船、泛舟、皮划艇漂流等亲水娱乐项目。据统计,目前杨家河景区有农家乐15家,跑山鸡、石磨豆腐深受游客喜爱。随着乡村旅游兴起,景区常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杨家河村于2019年实现村出列、户脱贫。

“村民们在景区担任管理员、开办农家乐、售卖土特产、参与民俗文化表演, 在香桃基地入股土地、务工增收等,实现同步发展、脱贫增收。2020年,全村旅游总收入达2000万元,其中竹筏漂流等为村集体创收超过100万元。”赵启宪说。

多种产业促增收

1月22日, 在杨家河景区竹筏漂流码头, 赵启宪和正在景区务工的脱贫户们坐在一起, 一边盘点着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一边为2021年做着谋划。

“2020年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赵启宪算了一笔账: 比如,2020年景区门票收益上百万元, 其中近三分之一用于发放香桃基地的务工工资,三分之一用于景区务工工资,另三分之一投入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据了解, 杨家河村村民按300元/亩的价格以土地入股香桃基地, 杨家河香桃种植专合社统一栽种、统一管理,香桃成熟后农户采摘销售, 专合社保底收购、 统一销售。“村民只需土地入股,后面管护、销售都不用操心, 因此大家都非常支持。 专合社还组织了专门的管护队,除草、修枝等日常务工就需要30人,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带头人。2021年, 专合社不再大包大揽, 要将老百姓的土地再‘倒包’回去,由老百姓自己管护、采摘、销售,真正靠他们自己的双手持续增收。”赵启宪说,另一方面,全村600多亩撂荒地还未开发, 杨家河村将进一步扩种香桃, 并积极发展中药材、柑橘种植等新产业。

“乡村要美、村民要富、旅游要兴。”赵启宪表示,下一步,将着力美化乡村环境,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拆除村里长期闲置的老旧农房, 通过改厨改厕、做好农村垃圾清运等美化环境。阆中记者站 刘佳/文 张晓东/图

新闻推荐

2020年,南充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打出了系列改革“组合拳”,一批改革项目落地有声、惠及民生蹄疾步稳踏征程 破浪前行促发展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柴梓嫣全面深化改革,是激活一座城市内生动力的“密码”。2020年,南充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