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李淳风:你也愿我也愿 何不修座天宫院
小档案
天宫院村,位于阆中市西南方,是天宫镇的腹心地带,距阆中城区24公里,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属于深丘地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292人、429户,耕地面积2615亩。全村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全面实施基础配套、产业发展、农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成为四川省宜居宜业宜游示范“第一村”。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4A景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 罗虹 文/图
在阆中市西南方,天宫河、裕龙河两条河流流经之地,留下了一座有着古老历史文化的村———天宫院村。
天宫院村文化厚重,历史文化遗迹随处可见,有古充国县遗址、金牛古驿道、唐代古建筑、汉代古墓群、春醮会古民俗……众多遗迹齐聚于天宫院村,让她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散发远古的气息。
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定居地
说起天宫院村名字的源来,不得不提村里的一大建筑———天宫院。
近日,记者沿着一路的青山绿水,走进天宫院村,一睹天宫院这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采。
走进天宫院村,只见景区内游人如织,门口的罗盘广场上,许多游客坐上龙凤转天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拾阶而上,古朴别致的“天宫院”矗立在眼前。天宫院景区讲解员何仔宣告诉记者,眼前的就是山门亭子楼,上方有一块牌匾“圣殿重辉”,两侧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九龙捧圣灵气钟于一点,下联是:双凤朝阳祥光洒向万家。
跟着何仔宣的脚步,进入大门,便能看见这是一个由山门、大殿、后殿和东西厢房组成的四合院。端坐在大殿左边身着道服的是袁天罡,右边身着官服的就是李淳风。整个大殿风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构造手法别致,整个大殿看起来更加气宇轩昂,柱子和梁都是明代留存下来的,非常珍贵。
“天宫院最早建于唐代,曾被大火所毁,现保存下来的建筑是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复建的,距今已近600年历史。”何仔宣介绍道,大殿是整个天宫院保存最为古老的建筑,在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宫院为何修建于此呢?为何人所建呢?当地相传甚广的便是: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中定居,在这里择地观天,著书立说。两人在阆中选址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天宫院,二人所见甚同,便留下了“你也愿,我也愿,何不修座天宫院”的传世佳话。
那么天宫之名从何而来呢?何仔宣告诉记者,从字面意思来讲,天宫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星垣,包括太微垣、紫薇垣和天市垣。天宫院指的是星垣,两位大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袁天罡名字中的天罡二字指的是天上的星宿,即北斗星的柄,天宫院对应着天上的星垣。因此,天宫院坐落的村庄也就因此得名“天宫院村”。
李淳风是世界上测风定级“第一人”
何仔宣告诉记者,李淳风不仅是天文学家,也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并且是世界上最早给风定级的科学家,在气象方面的成就世界闻名,相传他这一成就还是在阆中完成的。
“晚年的时候,李淳风来到阆中,得知袁天罡已经去世,便定居在圣泉岭下,他在那里建立‘风动标’,根据风对树叶的吹动和损坏程度,将风力划分为八级:动叶、鸣条、摇枝、落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石、拔树和根。”何仔宣说,直到一千多年后,英国的学者蒲福才将风力划分为12级,1946年定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十二级,李淳风给风定级领先于世界。李淳风还在《现象玩占》中根据风对树产生的作用来估计风的速度(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速估算。
李淳风在数学方面也颇有成就。《十部算经》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晦涩难懂,后来经李淳风编订和注释之后,成了从唐朝到近代以来,我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韩国等几个周边国家的官方数学教材,唐代国子监算学馆当时就以李淳风编著的算经十书授课,《十部算经》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直到西方数学的传入,一共沿用了1300多年。英国的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他大概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天宫镇副镇长王勇介绍,天宫院村地形呈盆地状,四周以深丘为主,九座山环绕。
据介绍,天宫院村选址及建筑布局,将山、水、村融为一体,体现了川北民居建筑和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显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更为重要的是,该村现保存完整的郑家大院等多处清代建筑,其房屋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木质结构,用料粗壮,精工搭建,门、窗、挑枋及生活器具装饰雕花技艺精湛。
天宫院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华阳国志》载,途径天宫院村的隆山驿是战国时期由甘肃、陕西入川的交通要冲,东汉初光武帝(公元25年)在天宫设置充国县,直至南梁武帝(公元511年)才撤县。村内既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袁天罡、李淳风古墓及建筑群,明清古街巷及古民居院落,也有保持着历史原貌的楼阁、殿堂、戏台、厢房、塑像及碑刻,韵味独特,各具风格。
此外,该村还有将军庙(三国赵云),汉代古墓和川北古民居等文化遗迹。天宫院村的民间文化以“庙会”著称,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都举行文艺表演和巡游。包括锣鼓、八仙鼓,舞龙(狮)皮影、川剧、放鞭炮、拾神像等活动。
王勇介绍,阆中市已经把天宫院村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纳入到古城旅游的精品线路建设上,并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天宫院环形旅游公路,按照4A级风景区的标准对天宫院周围的不协调建筑进行拆除,恢复新建了厢房、山门等建筑,铺设了仿古石板路。
鉴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2010年天宫院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又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主动融入乡村旅游
12月10日,记者走进天宫院村西河观光钓鱼休闲区,河水平缓清澈,风景优美,河中几只闲散游船飘于水面。两岸的步行道上,游人们或拍照留念或嬉戏打闹。
沿着柏油路向前,进入天宫院村,天宫院、罗盘广场、李淳风墓、袁天罡墓等景点内,游客不在少数,三五成团的游客们跟着讲解员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毗邻罗盘广场,依水而建的天宫古街区内,仿古木亭、戏台、石桥及步行商业街逐一映入眼帘,各色名特小吃、农特产品、风情酒吧、服装店、文化创意、音乐喷泉广场等一应俱全。在一家名叫“篾匠铺”的店面内,今年64岁的村民冉俊德正坐在店前编织。店铺内,篾条编织的水果篮、果盘等手工艺品整齐摆放,吸引了不少游客购买。“这里不仅店铺不要租金,政府每个月还补贴1600元,编织的工艺品还可以自己零售。”如今,冉俊德已经从一名农民转变为一名产业工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夜幕降临,五彩缤纷的光绽放开来,点燃了古街的曲线与轮廓,也点亮了乡村的华丽与安然;还有若隐若现的烟雾效果,缕缕青烟如梦似幻,让人感觉身在瑶池仙境,流连忘返。天宫古街通过艺术般的夜晚,让夜间旅游、夜间消费成为乡村旅游新的业态。
天宫古街自今年国庆节开街以来,就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50余万人,实现综合收入500余万元,为当地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天宫院村村党支部书记向盛告诉记者,近年来,天宫院村依托天宫院景区,先后建设了罗盘广场、推背园、观龙阁,复建了西河码头、西河古街等旅游景点,配套建设了游客中心、游步道、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如今,这座古老的村落迎着乡村振兴的春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高约25米,树龄800年以上古蜀道上“银杏王”:身披黄金甲 一树成风景
眼下,正是银杏黄叶飘飞的最美季节。在阆中市思依镇北门社区(原北门乡神皇垭村),有一株800多岁的“银杏王”,叶正金黄,吸引...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