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巴中恩阳古镇:令人沉醉的宁静之美

华西都市报 2020-09-04 02:42 大字

参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恩阳古镇全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颖

8月27日,四川巴中气温31摄氏度,“秋老虎”威力不减。恩阳古镇“起凤桥”下流水潺潺,桥头古树参天,撑起一片清凉世界。竹躺椅、盖碗茶,游客们聚在树荫下,畅叙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前世今生。

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网络投票已结束,恩阳古镇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排行榜上排名第9,其备受追捧的原因是什么?

史海钩沉:米仓古道的璀璨明珠

“‘客人哪里歇早晚恩阳河’,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道出了恩阳古镇的沧桑历史,彰显了其在巴蜀版图上的关键节点地位。”恩阳古镇管委会一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历史上,恩阳古镇因水陆交通方便,上有米仓古道直达关中,下有商旅船队直通重庆,成为米仓古道上最繁华集镇、川东北最大的水码头。彼时的恩阳,工业、商贸都十分发达,物资丰富,再远的山乡村民一年必数次去赶这个最大的场,“早晚恩阳河”的俗语由此而来。千百年来,恩阳既是巴蜀出秦川进中原的重要交通线,也是中南沿海的商贾游人溯水而上,“进军”西北、入住川中的重要根据地。

位于古镇的“大栈房”,就是米仓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拴马、喝茶、看戏、餐饮、住宿,洗去风尘后再次上路。据史料记载,大栈房一晚能同时容纳200至300人居住,客房为“大通铺”,一间房可供10多人同时住宿,大栈房内除了通铺之外,也有供有钱商人们居住的“天字号房间”。

1933年红军入川,先后设仪阆县、恩阳县、恩阳特别市,置前总指挥部,作为川陕苏区的腹地,古镇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红色遗迹。

独特气质:令人沉醉的宁静之美

从历史长河中跋涉而来,今天的恩阳有四川省规模最大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骑门柜台、精美窗雕,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精品。大栈房、禹王宫、三圣宫、绣楼等特色建筑星罗其间。

2013年,恩阳新区成立,围绕旅游新城发展目标,启动保护性修缮改造工程,对红军经理处、胡家大院、大栈房进行了重建和改造。现在呈现给游客的大栈房,占地面积2400余平方米,天井、戏楼、廊道和花园等一应俱全,捲拱硬山式屋顶,砖木结构砖木结构,穿斗梁架,青瓦屋面,木壁拱门,梁柱施彩绘等,兼具川东北民居和徽派建筑风格。

和国内其他高度商业化的古镇比较起来,恩阳古镇显得卓尔不群。镇上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游客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聆听自己的足音,收获一份内心的安宁。

宁静、本真,是恩阳古镇独有的气质,古镇修缮改造过程中,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升级,但核心区域的宁静之美没有丝毫破坏,而对于游客来说,这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近年来,在川东北旅游版图上,恩阳古镇强势崛起,与阆中古城、剑门蜀道等周边知名文化旅游景点构成文化旅游金牌线路。

时代机遇:打造巴蜀文旅走廊新地标

距离古镇仅十分钟车程的巴中恩阳机场,自正式开通以来,航线不断加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形成了两小时交通圈,过境恩阳的汉巴南高铁正在加紧建设,成巴高速与古镇擦肩而过,巴广渝、巴陕高速已开通,昔日关山阻隔的古道重镇,今天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支持巴中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巴中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将巴中打造成为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赋予了恩阳古镇崭新的历史机遇。

“我们将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搭上巴蜀文旅发展的快车,高位谋划、高标准建设,将恩阳古镇打造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新地标、川渝两地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恩阳古镇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宋朝华会见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胜尧一行深入开展务实合作 共同开启美好未来

本报讯8月28日下午,市委书记宋朝华会见了来南考察的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胜尧一行,双方就加深理解...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