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带动贫困残障人士就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针一线编织美好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你看,这个鞋就是我对照网上的照片自己学着编出来的。”问起手上这双粉白相间的可爱云朵鞋,坐在轮椅上的李荣华骄傲地向记者展示。
小蜜蜂、老虎头样子的婴儿毛线鞋,兔子耳朵的毛线帽……在李荣华背后的陈列台上,还有各式各样的毛线织品。
2004年,正值花样年纪的李荣华因患脊膜膨出致双下肢瘫痪,丧失了工作能力,没了收入来源。现在,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编织婴儿毛线鞋等手工织品,月增收2000余元。
靠手工编织实现脱贫,在四川省阆中市保宁街道王家嘴社区残疾人编织基地,李荣华还有很多同伴。2018年,阆中市根据残障人士的需求和能力,组建了这个集手工艺品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残障人士手工艺品编织示范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残疾人”模式,带动贫困残障人士参与培训实现就业,为残障人士就业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子。
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干这个很灵活,家里也能照顾到。”说这话的是最早一批来到基地的马明妹,如今是基地负责人之一。
1991年,刚上初中的马明妹,因意外车祸造成右小腿残疾。面对身体缺陷,她努力克服自卑情绪,坚持锻炼后,在不依靠外物的情况下可以独立行走。
“刚开始织得挺丑的,后来稍微好看一点,就慢慢产生了兴趣。”2018年,阆中市残联找到马明妹,在接受了一段时间免费编织技能培训后,她收获了手工织品的“第一桶金”。做过快递工作的马明妹深知肢体不便的难处,决心要带领更多的残障人士一起向现状发起挑战。
一开始,事情进展得并没有那么顺利,许多残障人士因为长期没有外出工作,对新事物有些抵触情绪。马明妹拿着编织材料,挨家挨户上门,在开展心理疏导的同时,教大家编织技法。马明妹的朋友圈,逐渐扩大。
编织技法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而且居家就能生产的特点吸引了不少残障人士加入。马明妹介绍,这只是基地的一小部分人,因手工编织对场地要求不高,还有一部分重度残障人士可以居家工作,基地再按照相应的价格进行回收和补贴。
在距离编织基地几公里外的阆中古城景区,残障人士们的作品在一个叫做善艺工坊的店铺里陈列销售。2019年,马明妹牵头成立了阆中市阆苑善坊工艺编织公司,基地手工艺品的开发、制作和销售有了完整产业链。
搭上电商直播快车
“有喜欢的款式可以联系我们店铺的客服,今天就可以发货。”在一套完备的直播设备面前,扎着丸子头、一脸精致妆容、身穿黑色T恤白色短裙、手拿紫色卡通婴儿鞋的刘洪坐在轮椅上正在直播卖货。
因为骨癌失去左腿的刘洪,在直播间里,看起来和其他主播并没有什么不同。
2015年,在阆中市残联的帮助下,刘洪结合个人所长,经营起一家实体内衣店,并在淘宝店进行线上销售。有了一份自己能够立足的事业后,昔日的笑容又重新回到刘洪脸上。
近两年,网络直播带货发展迅猛。有着多年线上销售经验的刘洪开始在直播场上大显身手。今年4月,刘洪被推荐来到善艺工坊,负责在线上销售编织基地的手工艺品。3个月来,刘洪在多个线上平台收获了上万名粉丝,为基地的同伴们销售了千余双手工鞋,带来了2万余元的销售额,网友们都称呼她为“轮椅主播”。
队伍壮大以后,基地残障人士通过网上自学、互相取经,研究出许多新花样;公司和店铺的成立,让残疾人手工艺品的品牌越大越响。两年来,基地产品通过线下实体店和线上平台销售产品1万余件,销售额达40余万元。
融入社会大舞台
“自强不息,同奔小康”,编织基地墙上的8个大字格外醒目。除了账单上的增收让人欣喜以外,残障人士们的精神面貌也同样“奔了小康”。
不断推陈出新的花样设计、学习新织法时的兴奋、介绍自己作品的骄傲……许多残障人士因为解决生活所需而来,却在这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每天晚上基本要学习到12点多,因为很多大主播的直播都在那个时间,我想从他们身上学习怎么做直播,积累一些经验。”收获了一众粉丝之后,刘洪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直播知识。
“像现在这样,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有一份喜欢的事情做,有一份自己的收入,这就是我对小康生活的内心表达。”说起现在的生活,马明妹激动地说,“以后我们还会在款式、功能上多下些功夫,未来我们的队伍也会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温暖。”
一针一线编织美好生活,编织基地不仅是提供就业、保证残疾人增收的一个平台,更是一个让他们找回自信、实现价值、融入社会的舞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晓东佘可杨志)7月12日,天台县—阆中市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南充市召开。天台县县委书记管文新在讲话中说,...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