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间套作 四川大豆提升自给率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06 06:19 大字

□本报记者 阚莹莹

这几天,阆中市思依镇大豆种植户胡小勇总喜欢到地里转转,7月,正是夏大豆的播种季节,他准备将家里的大豆种植面积从20多亩扩大到40亩。

热情不仅仅属于胡小勇。根据四川省启动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要求,今年四川省将完成50万亩大豆的扩产任务。“四川大豆的特色是高蛋白,主要用作豆腐等豆制品加工为主。近年为了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全国下派了大豆扩产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四川省以轮间套作等方式扩产效果明显。”省农技总站站长王金华告诉记者。

川豆蛋白质高鲜豆市场好 种植户热情高

“四川大豆主要分为春大豆和夏大豆,其中主要以夏大豆种植为主。夏大豆以粒用,也就是常说的干豆为主。”省农科院经作所党委书记张小军向记者介绍。

而与其他主产区大豆含油量高,常被用作生产大豆油为主的特点不同,四川大豆蛋白质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一般为48%左右,最高达51.79%,比东北大豆高出6-10个百分点。

蛋白质含量高、出油率低的特点,造就四川大豆以食用为主的消费方式。张小军告诉记者,有数据统计,四川大豆的食用加工转化率多年维持在75%以上。

除了豆制品,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鲜食大豆受到消费者欢迎,从今年市场情况来看,相比于2.5元一斤的干豆价格,鲜食大豆豆荚离地价最高能达到3.5元一斤。高涨的市场价格和消费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像胡小勇这样的种植户。

“鲜豆荚最低亩产能达到800公斤,最高能到1000公斤。今年阆中市5月平均收购价在6元一公斤左右,卖到超市和菜市场,供不应求!”胡小勇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大豆丰收,光靠卖豆子,收入就将达到10万元。

张小军告诉记者,四川大豆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植物蛋白,同时豆制品加工后的余料还是家畜的高蛋白饲料。这也是对粮油安全的贡献。

集成技术支撑提质增效 提高川豆自给率

落实扩种面积后,据省农业农村厅估计,今年四川省大豆总产将达105万吨,全省大豆自给率将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全省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将居全国第六位。

然而,从全省种植情况看,每年的大豆产量难以满足消费所需。有数据统计,全省大豆的每年需求量超过200万吨,远超过今年预计将达到的105万吨。

如何提高川豆自给率?通过技术集成和优良品种选育,是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牟方生告诉记者,目前经作所正在研究培育适应本土的鲜食大豆品种和集成配套栽培技术,“我们选育的‘川鲜豆1号’品种,目前鲜荚亩产平均能达到1000公斤。”

除了增加单产外,增加种植面积也是提高大豆总供给的主要途径。记者了解到,轮作套种正成为全省大豆扩种的主要方式,目前,玉米(高粱)/大豆复合种植、麦-豆两熟轮作、幼龄果园套作等多项扩种技术模式正在全省实践。

2016-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多家研究单位在多地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每亩要收100公斤-150公斤大豆(干),且玉米不减产,每亩增收400元以上。

胡小勇采用的则是柑橘和大豆林下套种模式。“这种林下套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节省了人工除草的开支。”胡小勇说,按照每亩 800-900 公斤的产量来看,光卖鲜食大豆,一亩就能增加5000多元收入。

新闻推荐

阆中有个花木兰十二载终还女儿身

阆中有个花木兰十二载终还女儿身阆中木兰乡有木兰庙,木兰庙里有木兰墓。墓碑上刻有:“阆中花木兰生于老乾山下,葬于钟鼓...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