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苟林山:做群众的“知心人”

南充日报 2020-05-22 02:13 大字

●孙维波 本报记者 李然

阆中市博树乡清真村,距离阆中城区约20公里,该村有348户、93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户180人,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5年,农发行南充市分行和阆中市支行共同结对帮扶清真村,苟林山根据农发行南充市分行党委安排,成为该村第一书记。在帮扶单位的结对帮扶下,昔日的贫困村,已悄然发生变化。

拉家常话亲情 真诚打下群众基础

“‘苟苟书记’三天两头就跑到我屋头来和我摆龙门阵,就像亲人一样。”提起苟林山,清真村75岁高龄的马俊兰老奶奶总是止不住地夸赞。

马俊兰老奶奶口中的“苟苟书记”,是农发行南充市分行派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苟林山。已经59岁的苟林山,因长期与村民“打成一片”,加之当地百姓对亲人有“狗狗”这一昵称,“苟和狗”又同音,当地村民就习惯性称呼苟林山为“苟苟书记”。

“我不要你们的帮忙。”时至今日,苟林山仍清醒记得4年多前第一次踏进马俊兰老奶奶家院坝时,马俊兰出人意料的反应。

“我们不是来帮你,我们只想和你摆摆龙门阵。”通过交接,苟林山了解到,马俊兰老奶奶是因为长期独居生活,加之身患疾病,所以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经过一次次的探访、看望、聊天,苟林山的真诚打动了老人,也让老人开朗了起来。

“留守老人需要的是‘关爱’,跟他们拉拉家常、摆摆龙门阵,带去了温暖,赢得了信任。”苟林山说,“摆龙门阵”这一简单且有效的方式能迅速与大家拉近距离,也为他与村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建活动室、修文化广场、举办“羊肉文化节”等,打下了群众基础。

跑项目要资金 村容村貌大变样

“绝不能打退堂鼓,一次争取不到,我们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必须把项目资金争取到位。”清真村党支部书记蒲建民谈及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时,总想起当初和苟林山一起争取项目资金碰壁时,苟林山的执着精神。

2016年3月10日,10万元村委会办公环境改造资金到位;2017年12月3日,75万元断头路修建项目资金到位;2018年3月10日,370万元旅游扶贫资金到位;2019年5月10日,92.5万元的旅游公路资金到位……正是凭借着这股子执着劲,一笔笔项目资金,汇集到村上。

新建22公里水泥路、18口蓄水池、整治350亩土地……村容村貌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

白天,苟林山与村委班子成员一道,逐家逐户收集意见、了解情况,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政策;晚上回单位找领导争取工作支持,研究脱贫对策。4年多时间,苟林山一直奔波在“扶贫路”上。

寻门道找路子 拓宽村民致富路

苟林山知道,稳定脱贫必须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而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根本之策。

“我种了一辈子地,突然要把土地交给别人,我们种啥子。”2018年,该村准备引进业主发展中药材,该村贫困户蒲明轩曾对产业园流转土地一事坚决反对。为此,苟林山反复到蒲明轩家中做工作,一面宣讲政策、一面拿已经入园发展的贫困户作例子对比,最终蒲明轩被打动,将家里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如今,蒲明轩一家3口都在园区务工,儿媳还是园区管理员,一家人一年的工资超过了2万元。

依托阆中古城知名度大、游客多,村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2018年,清真村走上了乡村旅游的道路。

“我听了‘苟苟书记’的建议,向游客卖回族特色餐,年收入近10万元。”如今,在村上开起农家乐的蒲正军,说到家里的变化,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通过5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昔日贫困村摇身一变,清真村先后获得省级四好村、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市级脱贫攻坚示范村等荣誉。2019年,苟林山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联合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新闻推荐

大丈夫要有大格局 张飞遇害案全解析

宋延坤/文公元221年的6月,刘备用为关羽复仇的名义出兵伐吴,命令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刘皇叔还没等到张飞出兵的消息,却先等...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