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邓万东“变形记”

南充日报 2020-05-08 00:32 大字

●本报记者 谯灵敏/文 张力/图

倒油,放葱姜蒜爆香,倒入当地的土鸡翻炒……5月7日上午,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五龙人家”农家乐内飘出了柴火鸡的香味。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农家乐的生意也逐渐恢复,42岁的农家乐业主邓万东站在灶台桌前,动作麻利,面露喜色。“客人一行共8人,从成都过来。”“我特意问过,都是年轻人,喜欢吃辣,味道可以整重点。”“大概12点就要到,我们得抓紧点。”邓万东一边忙着手上的活儿,一边与正在往灶炉添柴的妻子讨论着。当天是星期四,来农家乐吃饭的人不多,时间足、不忙碌,邓万东在烹饪柴火鸡时更为精细,根据客人的喜好量身定做。

说起农家乐,自开业以来,为邓万东一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邓万东一家世代生长于五龙村,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一亩三分地,没有一技之长,全家人生活清贫。1997年,19岁的邓万东默默决定,一定要改变全家的生活面貌,于是他背井离乡学习手艺。在外闯荡时,邓万东接触到餐饮行业,先后在小餐馆做过洗碗工、墩子工、学徒工、厨师。随着岁月流逝,他年迈的父母日渐消瘦,多种老年慢性病缠身。在外打工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轻松,邓万东每天起早贪黑,收入却很微薄,改变全家生活的梦想眼看就要破灭。

邓万东一家的情况在村子里并不算特殊。五龙村位于阆中市西南部,全村现有劳动力80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约600余人,2014年,该村被审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精准识别贫困户共49户155人,贫困发生率9.69%。同年,邓万东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了整村脱贫,该村确立了“打造特色旅游小山村”的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骑行健身、民宿度假、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等项目,希望开始在小山村萌发。

“家乡要搞旅游,与其在外瞎混,不如回来找找机会。”电话那头,听到父亲的建议,邓万东颇为心动。2017年春节,他背上行囊回到家乡。基于自身有一定的餐饮从业经验,他决定在村里办农家乐。经过初步预算,开办一家农家乐需投资10余万元,在外打工近20年,邓万东钱包里空空如也,全家东拼西凑还差一大截。最终,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邓万东申请到8万元贫困户小额贷款。

资金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场地。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邓万东将自家老屋进行风貌整治、里外翻新、改厨、改厕、修建便民路……还在农家小院前院种鲜花、后院种蔬菜,因为是土生土长的五龙人,农家乐就取名“五龙人家”。经过大半年的准备,2017年8月,“五龙人家”正式开门营业。

近年来,央视《乡约》《消费主张》等栏目相继走进五龙村,举办全省旅游扶贫培训会、全市首届农民丰收节、“年味五龙·温暖腊八”、“欢乐天宫·年味五龙”和全省农村经济工作现场会等活动,全村几百人相继吃上了旅游饭,五龙村一跃成为了乡村旅游“网红村”。邓万东一家也顺利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他成了农家乐的主厨、妻子担任服务员、父亲母亲打杂,一家人与农家乐紧紧绑在一起。

经过大半个小时的焖制,锅内柴火鸡的香味愈发浓厚。邓万东告诉记者,这道菜的秘诀在于原材料。原来,他所使用的鸡肉全部采自本村或邻村的农户,是正宗的土鸡,在保证菜品味道的同时,也帮助农民销售土货。

邓万东为人实诚、善于学习,炒出的柴火鸡别有一番风味,因此也积累了很多的客源。生意日渐兴隆,农家乐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从以前的4桌,增加到现在的8桌,设有小包间、棋牌室、休息室。每到节假日前来五龙的游客增多,那也是邓万东最为忙碌的时候。今年“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有9桌预定,营业额达到3000元。“受疫情影响,今年生意还不算好,往年同期营业额可以达到5000元。”邓万东说。

清风徐徐,在风景如画的五龙村,一条便民小道直通“五龙人家”农家乐。小道两旁,白色、粉色的月季开得正艳,引来蝴蝶、蜜蜂翩翩起舞。12时10分,客人纷至沓来。揭开精心烹制的农家美味,农家乐里传来了阵阵欢笑声。

依托五龙村“旅游扶贫”,邓万东一家早已顺利脱贫,从贫困户到“小老板”,他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对于未来,邓万东信心满满。

■相关链接

“订单式”帮扶 黄精变“黄金”

本报讯(杨煦 记者 罗虹)“今年的黄精长势非常好,如果不及时除草松土,会影响明年的收成。”5月6日一大早,顺庆区渔溪镇铜鼓沟村58岁的贫困户卢孝兵就来到自家黄精地里除草松土。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年纪大了,外出务工挣钱已不太现实,好在帮扶单位南充市中心医院协调了相关农技专家为其提供了黄精种植技术,帮助他发展药材经济,增加家庭收入。

“现在我在产业园可以务工,也可自己种植,1亩地平均每年能创收9000多元,比起以前单打独斗地干活,不仅活路轻巧,而且收入还增加不少,下半年我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卢孝兵一边挥舞锄头,一边和记者聊天。

铜鼓沟村地处丘陵地带,距离场镇较远,受地理因素限制,该村脱贫致富产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这些问题成为贫困群众致富奔康路上的一大瓶颈,而发展黄精产业则将这一瓶颈变成了优势。

“铜鼓沟村地处山区、背阴,砂质土壤、土质疏松,适宜种植黄精。”市中心医院驻铜鼓沟村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罗静告诉记者,在决定发展黄精产业之初,相关农技专家对铜鼓沟村的土壤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勘察,认定该村地质条件适合发展黄精产业,让这个地处群山之中的小山村看到了致富奔康的希望。

“我们以‘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共同受益’方式,帮助贫困群众种植黄精,发展药材经济。”罗静说,为解决黄精的销路问题,确保扶贫黄精变成致富“黄金”,去年5月,市中心医院联系了一家大型药材企业与种植黄精的群众签订了定点收购协议,极大地带动了群众种植黄精的积极性。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产业园通过“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黄精产业种植面积已达90余亩,带动15户贫困户、40余户非贫困种植,将创造经济收入100万余元,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闻推荐

阆中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李献丰被免职 案件正在查办中

南充播报微信号消息,4月29日,从南充市委获悉,南充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李献丰阆中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职务。李献...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