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探秘:渠江流域的三个传说

达州晚报 2020-04-13 09:52 大字

□刘渠

所谓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称为“信史”,口述的历史则称为“传说”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早期如夏、商、西周的历史掌故,大都以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一部《山海经》叙述的山川形态、古国方物、人物事迹、动植物等,也都穿插了许多神话传说。读懂历史,须得不断地去解开一个个古代文献中的“绳结”。但是,传说得与神话区分开来。民国早年,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写了一本《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把我们的先民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这样,我们再读上古历史就多少有了些概念。

研究“巴文化”,有学者从宏观把握与方法论上,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见。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独辟蹊径地去追根索源。

在古代,渠江流域的广袤大地上活跃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巴人,秦汉时期叫“賨人”或“板楯蛮”。他们不仅创造和发展了渠江流域的农耕文明,而且多次加入到中原汉民族的历史舞台,在他们的“光辉历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逸闻故事,然后又像夜空划过的流星一样神秘地消失了。就是说,历史上的賨人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又有着神一样的谜团。解开这些个谜团,我们才能较好地把握賨人的过往,“走进”这个神秘的族群。这其中,“武王伐纣”“射杀白虎”和宕渠“賨国都”三大传说很有代表性,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研究者及文史爱好者的“冥思苦想”,孜孜不倦试图找寻到有用的东西来。

由于考察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从不同史料运用上解读,从各自的主观需要中加以联想,其结果或结论自然是五花八门,各异其趣。

下面,我们切入正题。

传说一:参与“武王伐纣”

先百度一下。武王伐纣,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帝辛),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事件。《诗经·鲁颂·閟宫》有“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的记录。这是人们传唱的历史。至于伐纣的年月日,历代不乏考证的人,统计一下约有40多种说法。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gui),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期,岁鼎”的铭文。史学家参照《国语·周语(下)》所载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清晨)。

《华阳国志·巴志》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就是说,成汉时的常璩是持肯定的说法。

再查《尚书·牧誓》,大意说:在甲子日黎明时分,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在那里举行盛大的誓师。武王左手持黄色的大斧,右手拿着系有牦牛尾巴的白色旗帜指挥全军。他说:“多么遥远啊,我们这些从西方来伐纣的人!”武王说:“哦!我们友邦的国君们和执事的大臣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们,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国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发布誓词。”他先是列举纣王的主要罪状,后讲到如何列阵攻击,如何对待投降的敌人,又对严明军纪作了要求。

传说“巴师勇锐”,临阵以歌舞相侵凌,进攻气势是踏歌向前,如同滚滚波涛轮番而上。据说殷商有70万大军,但多数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所以纷纷丢下戈矛、反身而逃。战场上成了一边倒的形势,一日之间就攻入朝歌,商纣王落得个引火自焚的下场。

问题来了,周武王所列举的西域八国,点了“蜀”,却没有提到“巴”。于是乎,有说巴人就是“卢”,有说就是“彭”,或混迹于“濮”。然后呢,各显神通,几番论证,说出了自己的一通“解释”。

我以为,同样是借用常璩的说法,巴人地处周武王所列八国的方位地域之内,参加伐纣之役大体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巴人“前歌后舞”的传说,在刘邦平定三秦的战争中又有一番戏剧性的表演。

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曾经号令各路军阀,谁先杀入咸阳就奉谁为天下之主。刘邦的表现最为积极,率先攻进咸阳城,但是他有自知之明,既不敢与项羽争锋,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所以“真诚地”让项羽进入咸阳城。再后来,项羽以群雄领袖的身份,封了18路军阀为王,其中,刘邦为汉王,都南郑,管辖巴、蜀、汉中等地三十一县。刘邦岂是笼中鸟儿池中物?他在汉中招降纳叛、延揽人才,待时而动罢了。还定“三秦”的战役终于打响了。“三秦”指项羽三分关中,继而分封秦时故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分别占据。这就把刘邦看得死死的。

刘邦这期间的逸闻趣事,引出了几个成语,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锦衣夜行”等。前者说的是,刘邦假意胸无大志,欣然前往西蜀当他的“汉王”,放火烧了出川的栈道(当然也有防范别人偷袭的意思)。却在巴蜀暗暗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公元前206年,刘邦大军出栈道,绕过陈仓章邯的防线,打了人家一个“冷不防”。章邯是秦帝国著名将领,率先拿下章邯,其余二王就“应声而倒”了。其二是常璩《华阳国志》写了阆中人范目,见刘邦有天下之志,“定得江山”,主动要参加平定“三秦”的战事,因为有“恩信方略”,实际上手头有骁勇善战的賨人助阵。说刘邦灭了章邯等人,连续三次封范目为侯,意思要让他带领賨人继续帮他打天下。然而賨人皆思归,不好勉强,却对范目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耳。”所以后来有“三秦亡,范三侯”的说法。但是,汉书《高祖本纪》说的是刘邦得了天下,想回沛县故乡重游,刘邦无不得意地对僚臣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反正老刘家说过这个话就对了。

賨人天性劲勇,帮助刘邦平“三秦”,充当前锋,歌舞压阵,锐不可挡。刘邦喜形于色,惊呼:“此武王伐纣之歌也。”后来得了天下,令宫中乐人习学表演,成了皇庭“压轴戏”。这就是所谓“巴渝舞”。

传说二:射杀白虎

《华阳国志·巴志》写明: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相继在秦地、蜀郡、巴郡和汉中流窜伤人。秦王因此悬了重赏:“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于是朐忍(县)的賨人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作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中头三节。白虎常从群虎,恼怒异常,竟然尽数搏杀群虎,然后大吼而死。秦王闻讯大为高兴,表扬说:“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但,射虎人等想如约兑现,王嫌其夷人。不但不给,反过来又跟賨人刻石为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约定夷人顷田不纳租税,十个老婆也不交人头税,杀了人甚至可以交钱赎死罪。盟约内容是:“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居然信之安之。汉高祖因为他们出兵定“三秦”,賨人首领的优惠政策照开,民户每年出賨钱(成人)四十。因此汉世称为“白虎复夷”,另一个名称叫“板楯蛮”,现在也有叫“弜头虎子”的。《后汉书》也是这么写的,说是阆中夷人罢了,大同小异。说完“刻石盟约”故事,续了一句“遂世世服从。”

两个版本口径基本一致,只是事情还很复杂,远不是一次“虎患”那么单纯,算是史家的“隐晦笔墨”。三个区区小民虽然有功于国,明确的赏赐不提倒也罢了,可是以一种政治手段善后,这个故事又当作何解读?一般认为是賨人出手平定了廪君蛮一起武装暴乱。当然,假如要分析清楚、合理解读的话,还得写上一篇文字。

传说三:宕渠“賨国都”

唐代《舆地纪胜》写到:“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北宋《太平寰宇记》:“宕渠故城,在流江县东北七十四里。古之賨国都也。”唐宋地志应该是对《华阳国志》的补白或者说明。

《华阳国志·巴志》“宕渠县,郡治。长老言,宕渠盖为故賨国。今有賨城、卢城。”常璩也不是道听途说,他所以要记述这个“长老”传言,是说明賨城、卢城这两个城池当时尚在,賨城即是宕渠故城。冯绲出钱为家乡增修县城,那是因为板楯蛮出征为冯车骑进剿武陵蛮造反。一则很满意故乡賨人集团出兵出力,有投桃报李的意思;二则自诩有功于国,借此在汉砖上铭刻“大章志功”,其情溢溢可表。所以,宕渠城又有“车骑城”的叫法。

既然,宕渠故城被誉为“賨国都”,长老又说宕渠就是以前的賨国,这个传说还真是说来话长了。

有好事者一番考证,历数賨人“悠久而辉煌”的过往,历史上是很有可能存在了一个“賨国”。但是,所谓“賨国”是他称而不是自谓。史有未载,再想翻出一个真真切切的名称来,怕是“力有不逮”——很难办到了。

且说从武王伐纣的“前歌后舞”,秦灭巴蜀的賨国或賨人的“无动于衷”,秦昭襄王时自告奋勇的“射杀白虎”,再到汉初“还定三秦”的冲锋陷阵,更有后汉东征西讨的板楯蛮“神兵”驾到,首领叫“賨邑侯”,百姓也叫“义民”,无不反映出賨人是一个“可爱的”另类。“賨钱”“賨布”再到“賨人”,这是秦汉历代优待政策的产物。三国时期,刘备入蜀后,为了笼络賨人上层集团,还把宕渠县命名为“宕渠侯国”!凡此种种,传达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息:宕渠不简单,賨人了不得;渠江流域“賨国都”近千年的尊崇地位不可忽略。

颂曰:

先祖世居西土,由来实在远古。石器打造乾坤,青铜铸就神武。武王伐纣有我,还定三秦随伍。战乱春秋建国,后世谓之賨都。刻石盟约清酒,竹弩射杀白虎。薄赋口算四十,户纳丈余賨布。锐气剽于中叶,玩之则称渝舞。人莫晓知句读,蹻容出于乐府。环江倚山高垒,车骑城垣再筑。西傍神道石阙,南去潜水千渡。巴蜀归于大统,建县宕渠从属。屡曾东征西讨,荣耀还归故土。身自伟岸弜头,质直好义尚巫。下里巴人郢都,千万唱和如诉。图腾虔虔以巴,境内所充百濮。蜀国成汉称雄,绝世余响何溯?

新闻推荐

“管家式”电力服务 优惠政策落实 确保企业可靠用电

本报讯(记者李奎)“现在生产情况如何,有没有用电问题或者需求?”4月12日,国网南充供电公司顺庆供电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四川鑫达...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