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坚守中的幸福 军转干部鲜青松的扶贫路

南充日报 2020-01-14 02:16 大字

●本报记者 易立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2016年,鲜青松从部队转业到阆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当时为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至今已有3年。3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扶贫工作一线,每天总是忙忙碌碌。虽然岗位平凡,但他在平凡的坚守中感受到了作贡献的幸福。

摸清致贫原因 找准扶贫开发新路子

按照阆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安排,鲜青松被选派到阆中市凉水镇(现石滩镇)开展扶贫工作,2017年8月以来,任驻凉水镇凤古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军转干部,鲜青松经常问自己:“今后的人生,是不是也能像在部队里时一样轰轰烈烈作贡献?”

3年的扶贫工作,有鲜青松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美好时光,也有他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诚恳待人、团结协作的坚实足印。作为一名在部队20余年的军转干部,鲜青松没有干过农村基层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帮扶工作?怎样才能让村民脱贫,更快走上致富路?他一直在努力。

为全面掌握凤古寺村组织建设、群众思想状况、群众经济收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状况,鲜青松刚到凤古寺村时,便迅速入户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鲜青松对凤古寺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认识,掌握了问题症结,找准了致贫原因和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到了适合凤古寺村发展的扶贫开发路子。

确立“七个一”目标 凤古寺村换新颜

根据调研结果,凤古寺村有了切实有效的扶贫工作思路和方法。

首先制定了凤古寺村脱贫攻坚规划,阆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总体设计和帮扶,提出“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组建一支文化队”的“七个一”目标,着力将凤古寺村建设成市级示范村。这为凤古寺村勾勒出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要想富,先修路,凤古寺村道路坑坑洼洼,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鲜青松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解决了村里交通不便的问题;通过完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奔小康产业园再建提升工程,带动村民每年人均增收8000元,为贫困户增收打下基础,较大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基础。农村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市场,有特色才有竞争力。2018年9月,鲜青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户凤古寺村,规模种植花椒400亩,该项目共计投资300万元,前期已投入200万元。园区建成后,可带动劳动力就业200多人、吸纳村民入园分红,创收16万余元。村民可通过流转土地和到花椒园务工实现增收。同时,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当地农民务农收入。

此外,鲜青松积极联系地方企业开展爱心捐献活动。鲜青松经常到低保户老人张某家中,与他同吃并主动支付生活费,结下了深厚情谊。凤古寺村有3个孤儿是在读贫困生,鲜青松主动与地方爱心人士联系,开展募捐活动,进行一对一资助,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等费用,让他们安心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3年倾情帮扶,一条条扶贫路彻底改善了凤古寺村交通滞后的状况,一幢幢新楼彻底改善了凤古寺村人居环境,一个个产业园的投入使用,彻底带动凤古寺村村域经济发展。

2019年,阆中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凤古寺村村民也实现脱贫。鲜青松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要继续做好巩固工作,让扶贫成果持续惠及凤古寺村村民;继续履行好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职责,在平凡的坚守中感受作贡献的幸福。

新闻推荐

风起潮涌嘉陵江 民营经济扬风帆 民营经济助力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钟林助推南充发展,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的“主引擎”、是创造税收的“主渠道”、是繁荣市场的“主力军”;推动...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