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翠云廊

华西都市报 2019-10-29 03:31 大字

□王芳

三国蜀汉,秦岭南麓。

崇山峻岭间,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彪汉抡起重重的大锤,高高举过头顶,“嘣”地砸在铁楔子上,火花四溅,地动山摇。在距离他方圆几里内,成群的汉军在开山修路、种植柏树。有的凿石,有的运石,还有的肩上挑着颤悠悠的水桶,艰难穿梭在荆棘中,好一派宏大的忙碌场面。粗犷豪壮的劳动号子和凿石的撞击声被巍峨的千岩万壑弹了回来,久久回荡在蜀汉的苍穹上……

这应该是蜀汉张飞带领士兵修建三百里官道的场景。他在担任阆中太守时,因军情政务出川受碍于山势险峻的剑门关,便带领士兵凿石开山,将羊肠小道扩建成一丈多宽的石板大路,并在两旁栽植柏树,严加保护。柏道不仅利于行军,还方便了商贾和当地百姓的行路。后来明代官员李壁整修蜀道,以青石砌路,补植路旁柏树,并禁令官民砍伐。于是,翠柏苍苍,华盖遮天,宛然若廊,便有了“翠云廊”的美誉。

翠云廊,也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为迄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道路,堪与罗马古道媲美。它以剑阁古城为中心,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绵延横亘,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廊中古柏上自秦汉,下迄明清,历经六次大规模的种植,现存古柏八千余株,大多数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其历史传说更为惊心动魄,意味绵长。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七曲山时,有侍臣留下“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也名扬天下,更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而三百里翠云廊最有名气的古柏均在七曲山。

眼下正是金秋,山里的叶子渐渐红了。我们从七曲山大庙北行不远,便见一株苍劲挺拔的巨柏,为翠云廊上的“古柏王”。前行又见“松柏长青树”,大约植于秦惠王时期,树龄已达2300多年。树干似松,枝叶似柏,由朱德视察翠云廊时而得名。该树为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世界仅此一株,公布为一级保护树种。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侧的一株晋柏,无皮、无枝亦无叶,却苍劲奇古,宛若虬龙,相传为张亚子所植,被尊为“神树”。还有的古柏铁骨铮铮,俨若泰山,人们称它“泰山柏”。有的同根并干,形同连理,叫它“夫妻柏”。有的如鸳鸯交颈而眠,故名“鸳鸯柏”,甚至还有用三国人物为其命名,如“黄忠柏”“魏延柏”,深深地烙下三国文化的意蕴。

一株全身留有千刀砍、烈火烧烤痕迹的古柏显得鹤立鸡群。它就是传说中的“阿斗柏”。话说刘禅亡国后,在被俘去洛阳的途中曾在此树下躲雨,故称阿斗柏,又称太子柏。蜀人恨他败国投降,便迁怒这株为刘禅遮过风雨的古柏,对它施以斧钺与烈火。谁知它却笑傲春风,依旧长得生机盎然。时光已淹没了刀光剑影的纷争,唯有这些古柏,默默屹立。

归途中,大道中央一株、两株古柏岿然屹立,原本不算宽阔的公路就此分开,为古树让出一方天地。秋高气爽,阳光普照,我的胸襟也为之打开。我为当年的筑路工人对千年古柏的敬畏之心而震撼,树荫蔽着人,人敬奉着树,这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这就是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从内心深处生出的一种善举。

新闻推荐

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朱志林特约通讯员张晓东莫子君)10月17日,阆中市2019年“10·17国家扶贫日”暨首届农特产品展示活动在古城贡院广...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