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我的母亲河
□ 冯雪峰(嘉陵)
奔腾不息的嘉陵江在陕西甘肃历史文化的浸润下,流入大南充境内的阆中,春节文化发源地文明再次注入嘉陵江文化的骨髓里。嘉陵江流经南充城区以及多个乡镇,在这里, 三国文化发源地文明又一次充实嘉陵江文化的血液。
嘉陵江南充段, 虽说只有东河和西河两条支流, 但沿江两岸还是南充古老文明的摇篮。春节老人落下闳的足印,带着水波潋滟的古时光;中国第一立佛禹迹山大佛,记录着先民探索自然的大智慧。嘉陵江,记录着一个续写了千百年关于人与水的故事。
很多南充人的乡愁, 除了南充米粉和川北凉粉, 便是母亲河嘉陵江了。《我的嘉陵江我的母亲河》歌词中的“我的母亲河,啊,我的嘉陵江,你的每一声长叹,牵动着我的心房”,就唱出了个中原因。这首由苏一一作词、 南充籍青年歌唱家寇勇演唱的《我的嘉陵江我的母亲河》,人们百听不厌。“啊我的母亲河,啊我的嘉陵江,你的每一朵浪花, 盛开在我的梦乡; 你的每一次腾跃,激荡出新的希望。”激情婉转的旋律,深情动听的述说,使我们如醉如痴。
生在南充,长在南充,几十年来,我经常徜徉在嘉陵江边。记事起,我常去江畔不远处摘桑葚,或去稻田里捡田螺。南充是丝绸之都、柑橘之果城,南充蚕桑业的发展,南充产的丝绸、柑橘的大量输出,曾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嘉陵江交通的便捷。据考证,自先秦时起, 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站。
我曾经离开南充, 在北方工作居住生活十几年,那时,在我的记忆里,嘉陵江滚滚长流远去的情形, 一直印刻在脑海里。2009年初,我回到南充定居。至今,十年间,我见证了江水更加的清澈,江边码头已是独特风景; 见过千年白塔下南充嘉陵江第一桥垂危到再生; 见过江边轮渡畅游嘉陵江; 见过嘉陵江面白鹭纷飞的美景; 见过采砂船肆意在水中掠夺的身影;见过数次洪水过境的壮观……
沧海桑田,嘉陵江流淌千百年,记录了南充的千年历史。据载,陈寿万卷楼的历史与嘉陵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寿记载的三国文化在嘉陵江整个流域,很多地方可以找到当时的痕迹。 建于宋代,位于高坪区的白塔,给嘉陵江南充段增添了几许历史的厚重。
位于嘉陵江中游的南充, 特别是在市辖三区,横跨嘉陵江岸的大桥,一座、二座、三座……直至七桥、八桥,今后还会有更多。每一座桥,都拉近了南充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 位于高坪白塔之下的嘉陵江大桥, 是南充城区建设的第一座大桥。小时印象中,大桥两端,曾经商家云集、热闹非凡。
嘉陵江之南充段, 江岸正在被打造成黄金海岸。 嘉陵江引起了南充文人墨客的极大关注。以创作《背篓》一文收入小学课本而闻名的南充籍知名作家曹雷,其所写的《嘉陵江月令》这篇散文荣获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散文单篇作品奖, 准确描绘出嘉陵江特有的精神和气质、厚重与轻盈,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让嘉陵江散发着独特的艺术之美。“嘉陵江,跌跌撞撞,筚路蓝缕,前世的野滩里蹒跚过,今生的峡谷中挣扎着,蜿蜒在千山万壑,一路南下……日月轮回时。嘉陵江呵,你就是贯穿千年的那一声叹息!”嘉陵江孕育了数以百计的诗人、作家,我想南充文人的眼里, 一定会有很多将嘉陵江作为母亲河的。
作为母亲河的嘉陵江, 承载了我对故乡的记忆,我曾经做过他乡游子,我理解对于一个远方游子而言, 故乡永远是游子们精神的栖息地,而那条奔流不止的嘉陵江,最能让人乡愁四起。 无论我们是安居本土还是身在异乡,我相信,嘉陵江的“乡愁”永远是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难以解脱的故土情怀。
沿嘉陵江江岸, 各色生态公园, 绿树成荫,草长莺飞。在时而幽静时而喧嚣的江畔,漫步于滨江大道上, 可目睹横卧在嘉陵江上的座座大桥,感受嘉陵江的变化。得力于坚持综合治理,如今的嘉陵江,水更清,景更美,天更蓝。早上,嘉陵江从静谧中醒来,她愿意融入南充城市的繁华,傍晚,嘉陵江又进入另外一种景象。 我想起南充本地闻名全国的诗人阿固的诗“黄昏的嘉陵江是一根稻草的肉身在漂浮,最后黄昏把我还给了黑夜”。
你说,嘉陵江,我的母亲河,难道不美吗?
新闻推荐
消费质量报讯(康雪记者柯增胜)今年以来,为让更多企业知晓并享受改革红利,阆中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推广企业开办“一窗通”网...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