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来,阆中师范学校已培育近4万名复合型人才辛勤育桃李 繁华秀巴山

南充日报 2019-06-06 07:02 大字

●王芳 刘洋

6月5日的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呷任依村,天空蓝得晃眼睛。斯郎德吉走在蓝天下,拍摄村民打理薰衣草的图片———她打算拿近百亩薰衣草“做文章”,助力家乡的旅游发展。

这位21岁的藏家姑娘,是阆中师范学校初等教育专业2013级学生。因为立下改变家乡面貌的志向,在校期间,她自考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回到老家,致力于推广家乡的旅游。

“在阆师,有很多‘斯郎德吉’,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阆中师范学校校长苟朝均说,该校一直坚持“厚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宽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高、广、强”的课程内容,锻炼、提升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办校63年来,共为川渝两地培育出了近4万名复合型人才。

为此,中国教育学会时任会长顾明远题词“辛勤育桃李,繁华秀巴山”,点赞阆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的成绩。

A 一年跑遍全乡 抢救濒临失传的本土文化

甘孜州丹巴县,有著名的甲居藏寨、中路石棺墓群、莫斯卡格萨尔石刻、党岭自然风光,以及极富传奇的十三角古碉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其中中路石棺墓群、中路古碉位于该县中路乡。

中路乡傍依大渡河,背靠莫尔多神山,小金川在脚下蜿蜒流过。斯郎德吉就在这里出生、长大。2018年,斯郎德吉从阆中师范学校初等教育专业大专毕业后,不顾妈妈劝说,毅然回到老家,开启自己的旅游事业。

斯郎德吉说,中路乡还有新石器时代古石棺群、历史上神秘消亡的东女国故都遗址,以及香甜可口的苹果、大金梨,“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开发,老乡还很贫穷,还端着旅游这个‘金钵钵’过着穷日子。”

作为从老家走出来的大学生,斯郎德吉觉得有义务和责任反哺家乡。改变家乡的有力抓手就是推广、开发家乡的旅游,为此,走进阆师的第二年,即2014年,她参加自学考试(2015年专升本),攻读旅游管理专业,学习餐饮服务、酒店前厅管理、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等知识,学会如何利用资源、用什么渠道宣传家乡,并将理论投于实践———利用网络平台,寻找食品加工、销售及景区开发的投资人;亲手尝试酿制梨酒,希望对大金梨深加工。

阆师的老师也特别关注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斯郎德吉,经常给予她一些思考和建议。“旅游管理专业几十个科目的学习,让我对旅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坚定了我的志向。”斯郎德吉说道。

2018年,在实习期间和毕业后,斯郎德吉进入老家一所从事自然教育的机构,有目的地走近中路乡民歌、山歌、锅庄及古碉修建的传承人,开展收集、整理工作,用音频、视频抢救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

“中路乡有5个村寨,位于3个山体上,1年时间里,我跑遍了全乡,收集到了不少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斯郎德吉说,绝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当地像她这样年龄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了,这将可能导致文化断代发生,因此抢救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这也是在保护旅游资源。

今年,斯郎德吉加入了村上的旅游合作社,负责文化旅游、农事记录、公众号推送等工作。前期,村上试种了93亩薰衣草,作为当地发展旅游的另一个载体。因此,她经常跟村民一道,拍摄相关照片,打算以此吸引外界目光,引来游客观赏。

B 彰显职教特色 培养高素质技能精英

“刀工作为美食制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有‘刀下生花’的美誉,有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花刀法四类,每一类刀法都体现烹调师对食材形状、质地、韧性等的掌握。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中厨烹饪班的同学们,他们为大家展示刀工。”6月4日上午,阆中师范学校文化广场上,主持人在旁解说该校中厨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展示。

只见学生手起刀落展示直刀法,刀刀落在黄瓜上,不一会儿,“蓑衣黄瓜”便呈现在大家眼前;接着便是花刀法展示,萝卜被切成纸片一般薄的片,然后又被切成细丝,“菊花萝卜”成形……

当天,该校举办以“打造技能精英,彰显职教魅力”为主题的旅游服务类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展示旅游类专业学生风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规范性和熟练性,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的新要求,推进学校专业建设主动对接产业发展,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过程,加快旅游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而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学生也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

上午8点半,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同学的礼仪操表演拉开活动帷幕,从整装礼、站姿、点头礼、鞠躬礼、握手礼、引领礼等步骤展示文明礼仪的规范性;中式客房铺床的同学展示甩单、开单、包角、入被套、放枕头、夜床服务等专业技能;中餐宴会摆台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铺桌布、餐碟定位、餐具摆放、折餐巾花等流程一一做了展示,其中折餐巾花在整个流程中最具艺术观赏性,此环节是由展区两侧6位同学配合两位主展同学一并进行,悉数向大家展示了动物类、植物类、实物类十几种花型;模拟导游讲解的展示更是让在座的嘉宾身临其境地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茶艺展示则依次从温具、置茶、冲泡、倒茶、奉茶、品茶六个步骤带来一场出于手、发于心、止于味的乌龙茶茶艺表演。

该校学生带来的另外一场艺术盛宴,已于日前举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根据阆中市教育科技与体育局相关文件精神,阆中师范学校于5月23日举办了“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2019年艺术节”。本届艺术节坚持优秀文化方向、坚持校园文化特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艺术活动与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相协调不冲突、坚持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分为声乐、器乐、舞蹈、朗诵、书画5个现场开展。

其中,声乐现场上,同学们带来《匆匆那年》《天之大》《我的中国心》《黑猫警长》《映山红》等合唱节目;器乐现场,器乐比赛热闹非凡,吉他、中国鼓、钢琴、古筝、尤克里里(夏威夷小吉他)一 一上场,钢琴独奏、四手联弹、电音吉他,都让校园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舞蹈现场,《金陵十三衩》《红色梦想》《活着1937》从不同角度回顾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颇具感染力……

C 根植教育一甲子 明德守道誉满巴蜀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2019年艺术节已经过去十余天,但对于该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2018级4班的刘亚玲来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舞蹈现场,《彩玉之南》《风酥雨忆》等舞蹈优美,一颦一笑、一顾一盼、一伸一缩,都带来美的享受。”刘亚玲说道。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阆中师范学校校长苟朝均说,学校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音乐分为琴法、乐理、视唱等课程,美术分为手工、简笔画、写生等课程,打造“合格+特长”、“学历证书+等级证书和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人有特长、人人都成才”的局面,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斯郎德吉也说,在校期间,她在第二课堂中学习了音乐、美术、手工等基础知识,认识到了艺术的魅力,“离校后,我又进一步学习乐器、绘画,做一些手工,使得我的生活过得满满当当的。在我身上,充分彰显了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和办学成果。”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有技能,还要有担当,有时代责任感,像斯郎德吉一样,很多学生毕业后回到老家,扎根基础教育,或致力于改变家乡的面貌。”阆中师范学校副校长康力说,在6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紧紧围绕“成才先成人”的德育思想,将建设良好学风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实现良好学风养成与学生成德成才良性互动,使学生得到知识熏陶的同时,更培养了良好的品德。

同时,该校在培养学生时,一直坚持“厚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宽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高、广、强”的课程内容,搭建不同类型的平台,锻炼、提升他们“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

长年来,该校充分利用班、团等组织,开展“学唱爱国歌曲”活动、美文推荐活动、周末你来秀、文艺汇演、教室寝室文化网络评比活动、演讲比赛、光荣院慰问演出,以及社团活动、毕业生能力展示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专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塑造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在2018年举办的南充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该校艺术工作坊“阆苑仙葩”、舞蹈《莲颂》,均夺得一等奖;2月15日,阆师两名师生参演舞蹈《亮花鞋》登上央视春晚,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随后,该校11名师生携《亮花鞋》登上央视综艺频道“黄金100秒”最终以146票的好成绩挑战成功。

学校的办学实力也得到充分彰显。仅2018年,该校共计114名教师、145名学生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或在省地市各级竞赛中获奖。其中,何仕平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同时获得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在阆中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中,该校学生夺得12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在南充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参赛学生以268分的总成绩位居南充市榜首,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六十年披荆斩棘根植教育,一甲子明德守道誉满巴蜀。63年来,阆中师范学校为川渝两地培育出了近4万名广闻博知、敬业爱岗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重庆、成都、攀枝花、苍溪、巴中、广安等地的幼教师资基地,南充九县(市、区)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和骨干教师多是阆中师范学校毕业生。为此,中国教育学会时任会长顾明远为阆中师范学校题词:辛勤育桃李,繁华秀巴山。

新闻推荐

9个幺妹一亮嗓,拿下全国群星奖《亮花鞋》唱出浓浓阆中味

●本报记者李奎5月31日晚,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重要部分,第十八届群星奖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揭晓。由四川省文化和旅...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