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闳》7月19日成都首演 填补川剧科学家人物题材空白该剧通过落下闳、汉武帝、司马迁三大核心人物构成骨架,还将从爱情、亲情等层面展现落下闳的另一面

南充日报 2019-05-31 04:01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洪源 摄

"> 本报记者 梁洪源 摄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杨晓江 王萍

5月29日,记者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获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川剧《落下闳》将于7月19日在锦城艺术宫首演,该剧填补了川剧在科学家人物题材类的空白。

历时两年筹备 川剧《落下闳》7月19日首演

西汉时,南充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创立《太初历》,把农历正月定为岁首,形成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落下闳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春节老人”,入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

为了让“春节老人”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将用四川特有的川剧艺术形式,来演绎四川历史名人。5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川剧《落下闳》剧组工作会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召开,演员阵容、舞台效果、演员服饰等逐一揭晓亮相,同时公布将于7月19日在成都锦城艺术宫进行首演。

历史上关于落下闳的史料并不多,为了让剧本内容更加丰富,符合史实,川剧《落下闳》的剧本经过了20余次修改,历经两年筹备,以及戏剧界名家的建言献策,剧本最终定稿出炉。剧本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蔡少波和国家二级编剧吴泽地共同创作,并由蔡少波扮演落下闳,薛川扮演落下闳的徒弟鬼精灵,马丽扮演落下闳的妻子腊月,将生动展现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制定《太初历》造福百姓的故事。

在剧组工作会上,川剧《落下闳》导演蔡雅康向参演演员介绍了落下闳的生平故事,在他看来,只有真正被人物感染,才能演好角色。“塑造一个鲜活的落下闳,展现研制历法这一事件,弘扬一种科学精神,这是我们这部剧的初心。”蔡雅康表示,川剧《落下闳》题材出“新”,就是因为聚焦了一位四川本土的科学家———落下闳,该剧填补了川剧在科学家人物题材类的空白。

川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对文人、哲学家等人文性的东西关注较多,对于科学类题材关注较少。“首次尝试科学人物题材,《落下闳》是我们在啃的一块硬骨头。”蔡雅康介绍,该剧通过落下闳、汉武帝、司马迁三大核心人物构成骨架。而虚构出来的人物,例如落下闳妻子腊月、徒弟鬼精灵等,是这部剧饱满鲜活的地方,“它从爱情、亲情等层面来展现落下闳的另外一面。”

40余名演员参演 力争打造成戏曲界标杆作品

记者从剧组工作会上了解到,通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川剧《落下闳》目前已经确定了排练、导演、舞美方案以及音乐、唱腔设计等多方面重要内容,目前正在进行紧张排练。

5月29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蔡少波时,他正在和演员们一起在剧场排练。他告诉记者,此次编排川剧《落下闳》,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共启用了演员40余名,加上幕后的工作人员,整个演出团队达到了100余人。“目前,我们每天都在现场排练,梳理人物关系,练习身法和唱腔,琢磨戏剧冲突。”蔡少波表示,尽管“压力很大”,但作为一名川剧演员,他会尽全力诠释好落下闳这个人物,让观众都能感受到2000多年前先辈们的精气神。

蔡少波说,以往大家看惯了川剧中以才子佳人为主角的题材,川剧里以科学家为主角还是前无古人的。在重视科学的今天,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搬上戏剧舞台,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且具有创新意识。

“把24节气纳入历法,用于指导农事,即使在学术上遭遇挫折,也不轻言放弃。在了解落下闳的故事后,深感这位科学家的伟大。”青年演员薛川对落下闳非常敬佩,他表示,希望能在接下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和其他演员一起不遗余力把这部剧排好,将这部剧打造成为戏曲界的标杆作品。

“除了在锦城艺术宫上演,我们还将把这部剧送到社区,送到基层。此外,川剧《落下闳》还将到南充进行惠民演出。”蔡少波表示,将立志于把该剧打造成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长演的一部剧,更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了解到这位伟大的民间科学家,传承中华文化、中华精神。

新闻推荐

培育市场主体 塑造南充会展品牌

南充发展会展经济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依托交通区位、对外开放、文化旅游、产业规模等综合竞争优势,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打造区域...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