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 在尘埃中闪亮的明代建筑

南充晚报 2019-04-28 01:00 大字

三座古庙竖向排列,承受千年古城的风水浸润。阆中观音寺历经勃兴衰颓,与其说观音寺成于宗教信仰,不如说它生于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烟尘中,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自倾颓中兴起,最大限度地以原有的尊严示人,在人文传承中还原自己应有的位置。

叩读古庙 历史投向现实的一抹光辉

夏至未至, 一些鸟雀从东边的嘉陵江飞来,在宽阔的天空旋转,然后停落在一处雕梁画栋之上。 这些向上微翘的檐角,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具区别意义的构造。

位于阆中古城公园路的观音寺不只是一个建筑, 而是三座竖向排列的独立古庙,这多少令人有些惊诧。从一个副食专卖品商店通道进去,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 被一圈明清风格的大院包围的广场上, 哨兵一般站立的观音寺非常显眼。

观音寺的首庙稍矮,为重檐构造的一层独楼。庙瓦为灰褐色,圆柱分隔的庙墙是铁锈红, 带有一种沉稳和神秘的氛围。 中庙与尾庙都是两层重檐结构,但是庙内并未有夹层,空间从地面直通屋檐, 因此内堂显得格外空旷和恢弘。

三座古庙外有低矮的景观松柏,错落有致地点缀着, 庭外景观小品与寺庙风格基本统一, 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 但是与古庙印象相伴的高大古柏或古乔木,在此并不存在,这里都是工整、规范的现代园林景观,暗示了观音寺周遭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观音寺的命运已是今非昔比。

再难呈现 观音寺被尘封的历史故事

同很多享有盛誉的古建筑一样,观音寺厚重的历史背景并不是每个游客都能认真了解并领悟的。它如同一本厚重的典籍,仍待阅读者开启。首庙呈列有几种观音塑像, 但是现场缺乏详细的文字说明,普通人无法知晓这些或坐或站的雕像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故事。中庙与尾庙显然已经“旧瓶装新酒”,里面不再是宗教场景,而是一些同样具有一定历史积淀的某企业产品的工艺与文化。

正午的太阳越过观音庙古朴的庙脊, 在水泥和大理石构造的地面投入灰黑的剪影。一队又一队的游客,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轮流顺次参观观音庙,然后从尾庙的后门出来。 整个参观过程约半小时。 对于一个对历史和文化异常关注的人来说,时间或许会很匆忙。但是,这当中已经有足够的时间供人拍照、 采集视频, 也足够游客在庙内驻足聆听导游的各种讲解。

观音寺原本是一个宗教的香火堂,据《阆中县志》记载,该庙最初修建在保宁府治的西边, 但是后来因为要在那里修建寿王府, 于是在明弘治四年(公元1451年),将观音庙整体搬迁至古城公园路现址。此后古城历经战争,但观音庙均幸免于乱,一直保存完好。

这里曾经一度香火鼎盛,特别是昔日明清时期僧侣如云,但如今已经湮入尘土再难呈现。尽管如此,观音寺所凝聚的人文传统,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智慧,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与经济状况,都能从中看到些许的影子,供后人品评和研究。

明代建筑 构造手法有重要科研价值

历史上观音寺并非只有三座庙,而是一个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坐北向南。三座庙宇分别为天王殿、罗汉殿和大雄殿。而其山门、厢房、藏经楼等建筑相继被拆毁,观音寺由封闭院落成为开放式庙宇。

最南端的首庙为天王殿, 下面有高约15厘米的素面台基,全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式屋顶,前后檐角柱略有升起,檐口曲线平缓,檐下施六铺作斗拱, 斗拱向外出跳的拱端做成象鼻状上翘,前后檐柱端承托斗拱的平板枋外侧,均用浮雕的万字格纹装饰。

中庙为罗汉殿,面阔5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223.125平方米, 抬梁式屋架,角柱略有升起。大雄殿即是尾庙,与天王殿相距百余米。 坐落在20厘米高的素面台基上,因自然地势变化,大雄殿地基略高于罗汉殿,全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317.46米。重檐歇山式屋顶,布(筒)瓦屋面,檐口线较平直。

观音寺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建筑构架。但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屋面木基层朽坏严重,舐吻、蹭兽、戗脊、宝顶残毁,栏槛、隔墙装修被改建,经2011年观音寺维修保护工程后,得以全面维修、恢复。现建筑结构稳定,整体风貌保存完好。

阆中市文保局副局长刘富立在采访中介绍, 阆中观音寺是一处有确凿建造年代记载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且明确记录了观音寺属于原建筑搬迁,不是毁后重建,建筑中许多构件应该是从原建筑中拆过来的,起码早于弘治四年。现存的观音寺建筑较完整地保留了建造时的梁架构造,其建筑结构、布局、用材符合法度。其斗拱的形制变化,既具有明早期建筑特征, 又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在斗拱等结构、形制上的变化并影响到阆中地区明代中晚期和清早期木结构建筑,特别是斗拱建筑的构造手法, 是研究明代木构建筑,以及川东北地区的明清建筑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一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延伸阅读

观音寺曾经被用于办公用房

史载, 观音寺因为环境较好,清初曾于此借作读书人考试的场所。当时观音寺藏经丰富,晨昏诵经成为这里的一大盛事。相传,当时明朝权臣严嵩还为观音寺写下“佛都”二字,可以观见当时观音寺影响之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 观音寺佛去庙空,仅存的三座庙宇所在地被一家企业所征,政府将三座庙宇作为附着物交由企业使用。自此,观音寺失去往昔的繁华,沉入历史烟尘,逐渐淡出世人的视线。1983年, 阆中县人民政府公布观音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责令相关企业将生产车间从寺中迁出,仅允许寺庙改作办公用房,加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

为了便于使用,观音寺各庙宇墙体被改成砖墙,外体涂白,墙体上加装玻璃窗户和木门。除了飞檐翘脊屋顶,下半部门俨如民房。观音寺在一种非常不和谐的氛围中走过10余年。1994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观音寺古建筑群为市(地)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公布观音寺的保护范围。

当时,政府与观音寺的使用企业达成协议,观音寺的产权归国有,其使用权和维修义务在使用企业。 政府适当对企业进行补贴。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阆中观音寺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旦纳入“国保”名单,观音寺的命运就发生巨大转变。政府当即要求使用企业将寺庙内的办公部门全部迁出,由阆中文保部门出面将观音寺全面维修加固,恢复原貌。使用企业继续行使使用权。在此基础上,企业对观音寺三座庙宇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拆迁,统一进行风貌打造,然后借用三座庙宇展出企业文化和产品。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 文/图

新闻推荐

阆中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5%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争创南充经济副中心

●王波王鹏4月21日,阆中市“两会”闭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该市将围绕加快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