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镇天目观村养殖大户当先锋 抱团发展奔小康

南充日报 2019-04-01 01:55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村铭 文/图

“咩、咩、咩……”3月30日中午,阆中市千佛镇天目观村,披绿的山坡上传来阵阵羊叫声。看着在草丛中欢快觅食的羊群,52岁的汪平先又有了新的打算:“我虽然脱了贫、致了富,但村里还有些群众没有找到致富门路,我今年一定要教会他们养羊,让他们也尽快致富。”

汪平先是天目观村12组村民。2014年,他在兰州打工时因工受伤,被评定为4级伤残。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仅靠妻子种庄稼勉强度日。

今后的日子怎么办?汪平先看不到希望。

脱贫攻坚的战鼓惊醒了千佛贫脊的大地,一系列脱贫帮扶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我们家被评定为贫困户后,镇村干部多次来动员我养羊,说实话,我当时哪敢干哟!”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汪平先还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在脱贫帮扶中,采取的是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帮他们找到致富的门路,又要帮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千佛镇党委副书记吴双江说起当时帮扶汪平先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为了能说服他养羊,我们脚板都跑大了,好不容易,他才答应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他就像找到了聚宝盆,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还帮助村里其他老乡也走上了致富路。”“我当时一无钱二无技术,养羊亏了咋办?我家里这么穷了,再欠些债怎么还?”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汪平先对镇村干部充满了感激:“要不是吴书记他们多次来劝我,又帮我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我可能还是个穷光蛋。”

养羊之路,汪平先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没经验,第一年产的小羊羔全都死掉了。“看到哪些小羊一个个死去,我死的心都有了。”当时,汪平先一家人再次失去了希望。

“我们带上技术员,又多次到他家,给他传授技术,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在吴双江等镇村干部的帮扶下,汪平先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养羊技术,闯出一条致富路。在千佛镇党委和帮扶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的支持下,他买回了10多只种羊,砌了新羊圈,承包村里几亩荒山坡地,当起了“羊倌”。

“早上气温低,青草露水多,羊子吃了容易拉肚子。到了中午,天气暖和,露水少了,才是放羊的好时候。”不断学习、认真总结,汪平先摸索出了养羊之道,养殖业有了很大的起色,2018年养羊规模超过100只,收入就超过6万元。尝到甜头的汪平先又开始养殖生猪和鸡鸭。

汪平先一家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还搬进了新房。脱了贫的汪平先没有忘记党恩,也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不仅免费给乡亲们传授养羊技术,而且还主动与一些贫困户抱团养羊、共同致富。

如今,扶贫扶志的“蝶变效应”已在千佛镇呈现:粉墙黛瓦的民房,阡陌相通的道路,漫山遍野的果树,连绵成片的产业,还有那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一切都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新闻推荐

深度融入“成渝西”黄金旅游带,打造五大旅游目的地“网红”南充 剑指成渝旅游“第二极”

今年春节,南充成为旅游界的“网红打卡地”,央视多次报道南充。3月22日,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