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科巷 古代科举史中的南充“考棚”

南充日报 2019-02-21 02:31 大字

●本报记者 杜杰实习生 唐小刚

联科巷,位于 城 西 南的顺 庆 区 东南街 道 学 院街社区,如今已经 成 为 集社区办公室、幼儿园、售货铺等 为 一 体的配套齐全、布局 合 理 的居民 住 宅 区之一。可就是这条 狭 长 的巷子,却和古代科 举 文 化息息相关。

“联科巷就是 古 代 科举史 中 的 南充 ‘考棚’。”近日,记者采访到 顺 庆 区地志 办 原 主编潘大德,听潘大 德 解 说联科 巷 的 前世今生。

“学院街”为古代考场

联科巷是学院街的一条巷子,要说联科巷,就首先要探究学院街的由来。

“清朝时期的顺庆城池图上,有县学署、府学署,这些相当于教育机构,同时还有县文庙和府文庙,是生员学习的地方。而图上的学院,应该就是专门的考场。”潘大德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学院”并非衙门,应该是当年的考场,只是由于其代表官方,因此民间将其称为学院衙门。联科巷是学院街的一个小巷子,考棚就分布在联科巷上。当年考场面积应该还不小,只是废除科举后遭到占用、破坏等,于是很多老人们看到的,就是面积不大的“学院”。

在明清时期,生员们学习的地方有两个,或在学宫,或在文庙。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都设置有专门的学宫,生员学习和文庙祭祀分开,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没有足够的财力建学宫和文庙,于是就将二者的功能合二为一。

那么在学院街上的那座“学院”会不会是学宫,而非当年的考场呢?潘大德说,关于这个疑团,1994年版《南充市志》上有详细的回答。根据记载,明清时期南充城区有顺庆府学和南充县学。府学又称府文庙,在孔迩街小学内,按惯例设置教授1名,训导4名,生员40名,官府供给膳食费用成为廪膳生。额外入学者成为增广生员。县学又称县文庙,为县一级官学,旧址在果山公园内,按照惯例设教谕1名,训导1名,生员(廪膳生)30名,增广生员20名。这就意味着,“学院”不会是学宫。清朝光绪三十年,废除科举选官制度,府县学同时停办。

“除了生员和增广生员之外,还有附生,相当于现在的旁听生,只有廪膳生才称为秀才,他们有资格参加乡试。”潘大德说,生员们的压力并不小,学政每年都会对生员进行一次“岁考”,检查其学习状况,如果学习很差劲,有可能降低其级别,或直接除名降为普通平民,“如果你今年是秀才,考核成绩差,下年就可能降为增广生员。”

考秀才并不容易

提到考场,就不得不提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我国的科举制度历史悠久,隋朝时开始建立,之后的朝代逐渐完善。清朝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相当于省一级的考试。要参加乡试,一般情况下必须是生员,要想成为生员必须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道门槛。县试和府试分别由县官、知府主持,院试则由学政主持。

潘大德说,隋朝时南充城由安汉县更名为南充县,南宋时升为顺庆府。元朝时期,阆中升级为保宁府。当年院试一般在州、府所在地举行,因此明清时期,现南充境内有资格举办院试的地方就有两个,一个在顺庆,一个在阆中。不过阆中设置县城的时间更早,且当时的保宁府下辖县更多,因此在阆中参加院试的人相对而言更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阆中保存有贡院,曾举办过“省一级”的考试,也就是乡试。为什么阆中会举办省一级的科举考试呢?原来,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四川的东、南、西、中均属明朝管辖地,驻节阆中的明将李国英归顺清廷后,阆中最先成为清政府在川的权限地并开始代行临时省会,曾在阆中先后举行了四川乡试五科。

童生经过重重考试之后,最终经过院试选拔成为生员,生员分为三级,最高的一级就称为秀才。

“那时候只要考中秀才,就算是考取了功名,朝廷里面就会有他的资料记录。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那时候有名额限制,名额一般和当地人口和经济等因素有关。”潘大德说,正因为如此,古代才出现了不少到老依旧无法考中秀才的老童生,“即使年龄到了六七十岁,只要还没有考中,那也是童生。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到老依旧是童生。”

联科巷为考棚 寓意连续科举高中?

潘大德说,关于联科巷名称的由来有两种版本。其中一种版本是,联科巷以前是直通“学院”的巷子,学子们寒窗苦读,当然希望能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扬名,最好是连续考中。因此有人将这条巷子称为联科巷,寓意连续科举高中。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之所以叫联科巷,是因为这一区域连续出过多位举人,故名联科巷。

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联科巷都和古代科举文化息息相关,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联科巷曾是贫民聚居之区,住房是低矮的木质穿斗结构瓦房或竹木绑扎的简陋平房,房屋相连拥挤,仅有一条两米宽的丁字形人行道。地势低洼,无排水沟,一遇到大雨便成灾害。”潘大德说,1981年,特大洪灾后,市政府调集数台水泵,七天七夜才将联科巷的积水排出,同年,市政府制定重建联科巷水毁居民住宅的计划,到1986年10月工程全部完工,先后建成5楼一底砖混结构住宅楼15幢,面积35575平方米,同时建有居委会办公室、文化站、敬老院等配套设施。

尽管如今的联科巷,已经看不到丝毫科举时代的印记了,可潘大德收藏的一副对联“史笔晋称良,何事阳秋尊魏统;儒林宋有传,欲将剽锐化賨人”,则是曾经雕刻在联科巷的考棚之上,上联写陈寿,下联写何涉,两个都是南充文化名人,流芳百世。对联用陈寿和何涉两位文人来激励广大学子,也是一种鼓励学习的方式。

新闻推荐

“名人大讲堂”迎来科学史家孙小淳川人落下闳创制“浑仪” 是天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名人大讲堂”迎来科学史家孙小淳孙小淳今年春节,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科幻、天文、宇宙成为热词。那么,你们知道“...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