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干部培训暨经验交流推广会在五龙村举行180多名扶贫干部阆中“取经”
●张晓东
9月13日至14日,2018年四川省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干部培训暨经验交流推广会在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举行。与会人员通过实地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围绕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相关工作进行学习、交流。来自绵阳、广元、达州、巴中、广安等地的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乡镇干部以及旅游开发企业负责人共计180多人参加会议。
实地观摩 学习旅游扶贫“阆中经验”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蔬菜种植玻璃大棚、农耕文化体验馆、五龙民宿等,对五龙村及乡镇片区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阆中经验”进行交流学习。
“阆中市天林乡把五龙村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优良的生态结合起来,开发的这些精品民俗以及高档的旅游度假项目,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他们建立的利益链接机制,把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起来,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达州市大竹县黄滩乡党委书记卢雪丽说。
会上,来自浙江、成都等地旅游产业和旅游扶贫行业的相关专家从项目规划顶层设计和项目实战方面向与会人员作了经验交流。四川省投资促进会秘书长、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中心主任石本强表示,举办此次培训会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刚刚举行的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的相关部署,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作为生力军的作用和在脱贫攻坚中的力量。
“南充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借助旅游产业链条长、带动就业强、脱贫效果好等优势,大力推动‘旅游+扶贫’联动发展,以\‘全域旅游’带动\‘全面脱贫’,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促进贫困山区脱贫奔康’的发展之路。”阆中市政府副市长易良说。
近年来,阆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民俗传统,标准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天宫院、老观古镇、五龙村3A级景区、杨家河竹筏漂流区等乡村旅游热点,带动周边群众搭上旅游脱贫“快车”。201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连续3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全市近15万人吃上了“旅游饭”,2万余人依托旅游实现脱贫,该市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10%降至3.2%。
农旅结合 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在天林乡五龙村里,一栋栋典型的川北民居客栈古色古香,很是吸引眼球。据悉,这正是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一大成果。
今年81岁的贫困老人邓思秀有一套保存较好但一直闲置的老屋。在开发乡村旅游时,村里征得老人同意后,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由专业公司对老屋进行统一规划打造,改造为民宿,并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改造完成后,老屋摇身一变成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档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住宿。
五龙村第一书记李国富告诉笔者,2017年3月开始,五龙村开始打造“特色旅游小山村”,以此带动群众脱贫。据了解,五龙村已建成沃柑、瓜蒌、辣木、有机蔬菜和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园区,并建设农耕文化体验馆、自行车骑游道、高端民宿,开发特色餐饮、水上游乐等项目,配套建成会议中心、餐饮中心等,让乡村旅游为五龙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除了特色民宿外,农耕文化也是该村的一大亮点。走进阆中农耕文化体验馆内,只见长廊上挂满了簸箕、筲箕、蓑衣、草帽等生产用具,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农耕文化体验馆建筑面积有2000余平方米,分农耕工具馆、丝绸文化馆、书房、婚房、铁匠石匠铺、农家厨房等12个展区,展出物件共有5000余件,再现了川东北地区农村生产生活场景。游客不仅可以在馆内感受农村生产生活氛围,还能亲自体验各类生产生活场景,感受乡村的民风民俗。该馆成为人们寻找童年回忆、感受浓郁乡情的好去处。
据李国富介绍,随着五龙村旅游产业的开展,劳务、产业分红、房屋租赁等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很多贫困户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据统计,五龙村49户贫困户已有35户脱贫,按照目前的收入情况,剩余的14户今年脱贫已是“板上钉钉”。五龙村这块当地村民眼中的“风水宝地”,已经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把农村变景区,把五龙村按照国家级景区来进行规划建设,满足旅游的需要;把农房变客房,把农民的闲置用房租出来,改造成客房满足游客住宿需求;把产品变商品,对产出的辣木茶、瓜篓籽、土鸡蛋、手工挂面进行包装,然后统一对外进行出售。五龙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打造“特色旅游小山村”的目标,结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道路。”天林乡党委书记苟髦介绍。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膳宁)“瓜蒌今年挂果率很高,园区预计产量可达2万斤,实现产值近40万元。”9月9日,阆中市思依镇竹罗村100亩瓜蒌脱...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